杀心|雍正登基后杀心已起,幸得邬思道一句话,十三爷才能逃过一劫

这么好的文章马上关注起来,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新的色彩哦!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我们每天为您定期推送精彩文章。很多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
 杀心|雍正登基后杀心已起,幸得邬思道一句话,十三爷才能逃过一劫
文章插图
雍正是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一方面是因为他是难得的有为之君,他励精图治,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他的地位不正,残害手足等私德缺陷。确实,雍正在位期间对待兄弟过于刻薄寡恩,为常人所不能接受,但同时,他却对自己的十三弟——允祥宠幸有加,因此流传为一段佳话。
 杀心|雍正登基后杀心已起,幸得邬思道一句话,十三爷才能逃过一劫
文章插图
但其实,雍正登基后是曾经想要对允祥下手的,允祥是在邬思道的提醒下才逃过一劫,其间的种种惊心动魄,令人感慨万千。为历史尘封的十四年从常理来说,允祥为雍正鞍前马后,对他不离不弃,雍正在事成之后理应信任善待于他,那么为什么反而会对他起了杀心呢?这或许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允祥一生命运坎坷,大起大落,然而翻阅清朝各类史书却发现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至六十一年(1722)这十四年间,他的行踪成谜,官史皆语焉不详,讳莫如深。这明显是有违常理的,但通过历史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十三爷在这十四年中究竟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杀心|雍正登基后杀心已起,幸得邬思道一句话,十三爷才能逃过一劫
文章插图
首先,十三爷并非只是一个雍正的影子,对雍正无争储的威胁。 雍正曾在一篇上谕中说"怡亲王前因二阿哥之事,无辜牵连,一时得罪皇考"由此可见,允祥必然曾经因为皇太子的废立波折而被牵连,但是,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却未见于史书。只有允旺在《皇清通志纲要》中记载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明确了十三爷曾被圈禁。但是,随即在第二年,允礼便已经能够随行伴驾巡视近京及周边地区,随后在康熙五十年,更是曾多次给康熙皇帝请安。
 杀心|雍正登基后杀心已起,幸得邬思道一句话,十三爷才能逃过一劫
文章插图
要知道在清代,向皇帝请安并不是一般的礼仪行为,它象征着一种特殊的待遇甚至是权利,一个被圈禁的人是没有这样的资格的,所以尽管史书并没有明确指出十三爷何年何月被宽释,但他的权利和自由似乎并没有因这次圈禁受到影响。但其实不然,这场冲突后,表面上允礼只是被牵连,并未受到过多的处罚,然而实际上,第一次的废太子事件算得上是允祥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后期,曾经饱受宠爱的允礼却不似其他兄弟那样被委以重任,非但不能够被派出随兵征战,也不能管理国家事务,甚至,康熙对允礼的态度也与以往大不相同。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复立皇太子之时,曾大封诸皇子为亲王以示安抚,但唯独少了允礼,这样的事在后期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悬殊的境遇令人讶异。更有甚者,康熙公开斥责允礼为:"不大勤学忠孝之人"并告诫其他儿子"尔等若放任之,必在一处遇着他,不可不防"这评价可谓是尖酸刻薄至极了。
 杀心|雍正登基后杀心已起,幸得邬思道一句话,十三爷才能逃过一劫
文章插图
允礼为什么深受康熙皇帝的忌惮呢?原因与夺嫡密不可分,因为早在皇太子第一次被废后,允礼便被百官视为最有可能取代二阿哥成为皇太子的人,何卓曾在致其弟的书信中明确暗示这一猜想。这使康熙皇帝感受到了威胁和恐惧,所以他才会处处针对允礼。由此可见,既然能够一度受到臣工和下属的青睐,成为夺嫡的大热人选,允礼就绝不是后人心目中的那个,不贪恋权势,谦卑恭敬的怡亲王。所以,这也为后来雍正的起意埋下伏笔,毕竟以雍正的多疑善变,想要对十三爷这样一个曾经有议储之能的兄弟放下防备,实在是不容易。尤其是雍正因为所谓的"得位不正",而广受争议,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雍正来说,曾经广受青睐的十三爷毫无疑问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小的威胁。邬思道的忠告提醒在激起了雍正的怀疑和杀意后,允礼又是如何躲过一劫的呢?这与邬思道有关,邬思道是雍正的一个谋士,腿有疾,心机深沉,智谋过人,相传深受雍正的宠幸,为雍正的得位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