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清代书法概述

书法史称乾隆以前为"帖学期",其后为"碑学期"。学帖之习由来已久,至清,康熙好董其昌书法,而乾隆好赵孟頫,上行下效,帖学之风炽热矣。初有帖学"四大家"(笪重光、姜宸英、汪士、何焯),后有张照以及"翁、刘、梁、王"(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虽功力不输,但无甚建树,尤其因科举书法讲究"黑、圆、光",遂形成所谓"馆阁体"。
 书法|清代书法概述
文章插图
于帖学之外,碑学的另辟户牖,乃是中国书法史上至为重要的事件。碑学的出现及其迅速兴盛,与时代风气之浸染有关,与碑版实的大批出土和金石文字学、考古学的兴起有关,更与书家学者们的极力鼓吹有关。前有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后有包世臣《艺舟双楫》,再后有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具体而微地剖析碑书之客观价值,既而在书坛上掀起尊碑浪潮,于是,自嘉道而至咸同,书家结社,竟习碑版,又成一种风气。
书法|清代书法概述
 书法|清代书法概述
文章插图
碑派代表书家甚多,其中,邓石如篆隶双美、沉着雄厚;伊秉绶隶书面目独特,朴拙敦实;何绍基以颜真卿为本融北碑,碑帖互济,行书最精;赵之谦擅篆隶之法而参北碑,笔法斩截稳健,其行书则是融碑帖于一体之巨擘;沈曾植宗汉章草而用北碑笔法,辗转险奇,欹侧多姿;曾熙、李瑞清号"南北二宗",师法汉隶,用篆意而行笔战掣;吴昌硕师《石鼓》,用笔苍辣,大气淋漓;康有为吸收碑书之宏阔气息,下笔千钧,纵横开张。
 书法|清代书法概述
文章插图
此外,若宋曹草书、龚贤行草、周亮工行书、查士标行草、郑隶书、王澍楷书、黄慎草书、桂馥隶书、梁t草书、钱沣楷书、钱坫篆书、冯敏昌行草、孙星衍篆书、包世臣行书、吴熙载篆书、林则徐行书、莫友芝篆书、张裕钊楷书、俞樾行楷、扬州八怪"中金农"漆书",方笔刷涂,孤高冷峻,而郑燮"六分半书",则杂陈诸体,个性明显。
 书法|清代书法概述
文章插图
明清之交,书法界人才辈出,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朱耷造诣最卓,其次还有石涛、程邃等人,他们的真草、行书非但为清朝中后期所无,即使与明代书法极盛时期的祝允明、文征明一辈相比,亦不逊色。
清代学者研究小学、金石学,成绩斐然,超越前代,同时带动了篆刻学与各体书法。清代晚期新发现的大量文物,如字阳商代甲骨,敦煌汉晋木简和各代写经,都是过去人梦想不到的。嘉道以后,小学家,金石家大量涌现,著作繁富,使得这一时期的书法丰富多彩。著名篆书家有钱坫、洪亮吉、孙星衍;隶书家有桂馥、伊秉绶、陈鸿寿、何绍基;兼擅篆隶的名家有邓石如、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等。最突出的是邓石如的篆书,它以李斯、李阳冰为基础,参法汉曹魏部分碑额笔意,自成一家面目。邓石如之后,学篆书者无不效法,号为“邓派”,直到如今。清人篆隶,确实超越了前代。亦有个别人涉猎金石文字,创别裁新体,如“扬州八怪”之中的金农,用扁笔刷字,后世称它是“漆书”。郑板桥自名“六分米书”,皆是唾弃世法,参杂篆隶,吸收金石气,自成面目。
 书法|清代书法概述
文章插图
清代盛行“北碑南帖”之说,此说创自阮元。他曾著《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两文,轰动一时。他认为历代书法可分南北两派,南派由钟繇、卫?传给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虞世南等;北派由钟繇、卫?传给索靖、崔悦、欧阳询、褚遂良。并说,北派书家长于碑榜,南派书家长于启牍。清代中晚期,书法界刮起重碑抑帖之风,以致盲目迷信碑板,甚至对一些劣品也盲目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