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你们喜欢不喜欢艺术,我相信各位一定不会不知道“冷军”这位艺术工作者。
此人1963年出生,也是当代中国超写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而且最犀利的是区别于历史上的那些在生时候只能够生活卑微,毫无名气可言的艺术大师(比如梵高,其画作在死后才真正的爆火)。
冷军就如同一颗炙热的太阳般照耀着中国艺术从业者们,他让同行知道人无须离去作品就能够贩卖到数千万,仅需一幅即可让打工人从此过上财务自由的生活---
上图为冷军的代表作之一《小姜》,从远处看或许平平无奇,但如果我们拿着放大镜去观看,那口中便会不自觉地喷出“纤毫毕现”、“人肉打印机”等等赞叹词汇---
毫不夸张,冷军的每一幅画都达到了能和照片以假乱真的程度。甭管是人物的五官和肌理,还是衣物和动作,亦或者是各种物体(水果、机械、牛角等等)。
从还原的维度来评判,我们都不得不给冷军送上一个大写的服字,也会不假思索地认可冷军作为当代中国艺术大家门面的资格---
不过今天这篇内容我要给各位泼一盆冷水。哪怕冷军的油画够逼真、够价格高昂、也够名气。但我还是要说冷军称不上真正的艺术家,而他的作品从严格意义来说也算不上真正的艺术,这只是一种绘画的内卷化而已。
当然,下面内容绝非我一家之言,而是我结合多篇文章和书籍得到的荟萃结果。
你们可以持有不同的意见,但也希望能够好好的了解下面的内容。
近几个月来“内卷化”已经成为中文互联网的流行词汇。概括来说它形容某某行业竞争激烈,于是出现了类似囚徒困境的状态,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比过去要支付更多的劳动力,但平均每个人的所得都下降的局面---
“内卷化”是一个外来词,最早的引入可以追溯回海归历史学家黄宗智在1985出版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其在书中将国内的人多地少的小农经济定义为内卷化,认为人口越多那投入土地的人力就会越多,但单位耕种密度的增加反而会让粮食的产出呈现边际减弱的局面,这事情其实也和马尔萨斯陷阱有着如出一辙的味道。
而到了现代,内卷化则经常被用在互联网公司里的加班文化以及千万学生齐过独木桥的高考当中。
那为什么说冷军的画作也是内卷化的产物呢?这其中有一个关键核心:低水平的复杂!
同为创作,我们先来看看出自新西兰毛利人之手的毛毯---
以及在建筑领域非常知名的哥特式建筑---
如上两种创作初看起来都极为繁杂,也足以让我们呐喊出巧夺天工的赞叹。但不好意思,它们都属于内卷化的产物,因为都只是几个简单图案的重复拼合。
它们复杂确实复杂,但从创作角度来评判的话,耗费的也只是海量的注意力和体力,没有太多的创意在里头。
冷军的画作也同样如此。在他笔下的姑娘们的肌肤确实吹弹可破,而毛衣上的毛绒细节就更是纤毫毕现。
但这类作品耗费更多的也只是创作者的时间和精力,通常情况下冷军的一幅画就需要雕琢一整年,而在绘画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到假体模特以及照片和电脑来辅助观察---
我不否认冷军的精益求精态度,但上述作为其实和在头发丝上绘画、在牙签上雕刻然后再用放大镜去欣赏没有多大差距。
这些创作者可以被定性为“匠人”,而他们的行为与其说是“创造”,还不如说是“死扣”。如果罗老师的锤子手机公司能够持续运营下去,那其实他也能够和上述匠人们归为一队。
毕竟说到底我也是曾经的坚果PRO1使用者,我很明白罗老师对手机的每一个细节和体验的优化都赋予了海量的精力。当然,你说什么创造性的东西那是少之又少的,他只是在不断死扣而已---
所以罗老师成为不了乔布斯,而类比来说冷军的作品也只能算是一种“匠人的创作”,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
如上内容当属我从“内卷化”的角度评判冷军的作品,接下来我将从“什么是艺术”的维度来衡量一下他的作品的价值所在。
- 鸟为食亡——鱼山饭宽充满童趣寓意的水墨绘画作品(图)
- 俄罗斯美女的书法作品,自叹不如
- 启功32岁时的作品,虽不成熟,但是却很耐看,有梁诗正之神韵
- 一生仅演一部作品就退出演艺圈,现却身价过亿,捐上百所希望小学
- 上海嘉禾举办当代新水墨及潮玩作品展
- 陶笛移植作品《春江花月夜》唯美如画,质朴无华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
- “乡土情·陈登勇中国画作品展”在兰举行
- 画家专画“祖传假画”,一幅《三英战吕布》火遍全网,让人捧腹
- 把您对家乡奉贤的爱写成歌系列(一)!候选作品有多美,看了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