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上海首个老建筑修缮技艺工坊落地,建筑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匠人将从这里诞生

有这样一群工匠,他们每天穿过故宫层层红墙,用世代传承的技法修复文物,任凭斗转星移,唯不变坚守初心。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这样的匠心令人动容。
在历史建筑修缮领域,上海正在加快培育大批“同款”匠人。12月17日,上海首个老建筑修缮技艺工坊“345传习工坊”在徐汇区揭牌,计划从明年起正式招生,并引入系统化展示、教学、培训和考核机制。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这里不仅展示了特色石库门门头,不同年代的道路修筑技艺,而且设有9个外墙粉刷操作工位,5个屋面及细部操作工位,并拥有展示厅、培训室、技师工作室、多个实操区等功能空间。
 技艺|上海首个老建筑修缮技艺工坊落地,建筑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匠人将从这里诞生
文章插图
 技艺|上海首个老建筑修缮技艺工坊落地,建筑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匠人将从这里诞生
文章插图
 技艺|上海首个老建筑修缮技艺工坊落地,建筑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匠人将从这里诞生
文章插图
 技艺|上海首个老建筑修缮技艺工坊落地,建筑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匠人将从这里诞生
文章插图
345传习工坊
在上海从“拆改留”转变为“留改拆”之后,修缮人才缺乏问题越发凸出。“上海存量历史建筑面积有数百万平方米,这些老建筑除了日常维修,还要活化利用,对修缮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市房屋修建行业协会会长时筠仑说,345传习工坊将对外输出一批成熟人才,培养一支技工队伍,从中再选拔技师乃至上海工匠,同时打造一套规范工艺培训教材、模式、流程,并吸引更多师资力量。
345传习工坊将呈现集“授”“学”“操”“考”为一体的运作模式,计划通过市房屋修建行业协会,整合行业内优质师资,同步引入老技师老工匠、历史建筑专家,辅以多媒体教学、工艺及构件的长期展示等方式创造良好的“授”学条件;通过查阅数字档案、参观现场模拟实景及展厅陈列的工艺工法,营造立体的“学”习环境;通过提供拉毛、压毛、水刷石、水磨石等九种墙面工艺和平瓦、中瓦等多种屋面及细部工艺的实操场地,营造可模拟复制的“操”练环境;通过工艺工法研究和展示、技术研讨、举办技能比武、申请核发专业类培训证书等的形式,传习工坊还要以“考”的形式公平公正地检验授学成果。传习工坊不是“一味考古”,为了进行现代化改造,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也将在这里进行。
上海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要加大修缮行业人才培育力度,在普陀和浦东再落地两个修缮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技艺|上海首个老建筑修缮技艺工坊落地,建筑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匠人将从这里诞生
文章插图
传统工艺“抓毛”展示
 技艺|上海首个老建筑修缮技艺工坊落地,建筑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匠人将从这里诞生
文章插图
 技艺|上海首个老建筑修缮技艺工坊落地,建筑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匠人将从这里诞生
文章插图
 技艺|上海首个老建筑修缮技艺工坊落地,建筑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匠人将从这里诞生
文章插图
传统工具展示
技艺|上海首个老建筑修缮技艺工坊落地,建筑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匠人将从这里诞生】来源:作者:戚颖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