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如愿|朱安:她自称是鲁迅的遗物,想死后葬在丈夫身边,最终未能如愿

大文豪鲁迅,文学造诣颇高,但感情之路却并不顺利,重点体现在他与朱安之间有名无实的婚姻。
民国时候的才子,都向往着自由恋爱而结合的新式婚姻,但他们处于当时的时代,不少人却又不得不遵从父母之命,娶旧式女子。
鲁迅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未能如愿|朱安:她自称是鲁迅的遗物,想死后葬在丈夫身边,最终未能如愿
文章插图
01
他提起朱安时说:“她是母亲送给我的礼物,至于爱情,我是不知道的。”
朱安是个好儿媳,侍奉婆婆,温柔贤良,但不是鲁迅心目中的妻子,她在鲁迅身边,与其说是妻子,不如说是保姆更恰当。
朱安比鲁迅大三岁,从小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据说她祖上当过官,但到了她那一代早已没落。
在家庭长辈们的眼里,朱安懂礼仪、守规矩,针线活也不错,就是个贤妻人选。但是鲁迅是个进步青年,他要求妻子能跟形势,读点书,有自己的思想、见地,两人有共同语言。
鲁迅也曾做过努力,他们定亲后,鲁迅在日本求学,他写信回家,通过母亲向朱家提出:要朱安放脚,进学堂,慢慢地向进步青年靠近。
这个要求显然是无法实行的,朱家是旧式人家,认可的是旧式礼教,朱安小时候就已经缠了足,并且遵从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文盲。
1906年,鲁迅被母亲从日本骗回家完婚。
结婚当天,新娘下花轿时,脚一伸出来,绣花鞋便掉落在地上。原来,朱安怕鲁迅不喜欢小脚,特地穿了一双大绣花鞋,里面塞着棉花,本想讨新郎的欢心,没想到一出场就露了馅。
这似乎预示了这场婚姻的悲剧:朱安一生都在讨好鲁迅,却无法真正改变自己。
在感情里,越卑微,越失去自我,越失去自我 ,越难以得到爱。
新婚之夜,鲁迅看到了自己的新娘,个子瘦小,脸色青白,前额宽秃,他走出了新房。
朱安在新房中独自做着各种各样的猜测,眼泪不停地流着,她不知所措,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女人,没有文化的女人,在这场婚姻中,她一开始就处于最被动的地位。
从这一天起,她的命运就和周家联系到了一起,然而她名义上的丈夫的一切又似乎与她无关。鲁迅仅仅跟她维持着一种形式上的夫妻关系。她在绍兴陪伴婆婆孤寂地度过了13个年头。
三天之后,鲁迅回了日本,朱安在绍兴陪伴婆婆孤寂地度过了13个年头。
 未能如愿|朱安:她自称是鲁迅的遗物,想死后葬在丈夫身边,最终未能如愿
文章插图
02
她在周家大院里履行一个儿媳妇的义务,照顾老小,婆婆对她很满意。但鲁迅一直对她很冷淡,也从来没有进过她的房间。
母亲问他,朱安到底哪里不好?
鲁迅说,跟她谈不到一块去。
他说什么,她的附和都让他觉得嫌弃。
当一个男人不爱你的时候,你说什么都是多余、可恶。
1919年,朱安终于等来了和鲁迅团聚的机会。
当时周家绍兴的房子卖了,鲁迅带着母亲和朱安一起住到了北京八道湾。
这段时间,朱安是最快乐的。
她每天琢磨着婆婆想吃什么,丈夫想吃什么,变着法子做可口的饭菜。鲁迅有朋友来家,她也是热情招待。
可她终究没有过鲁迅想要的进步。仍然如一个保姆般的存在 ,照顾着鲁迅的饮食起居。
她处处在婆婆、丈夫的意思为先,没有自己的想法,她就是一个旧式女子,以婆家为天,以丈夫为天,却永远没有自我。
后来,鲁迅爱上了许广平。
鲁迅的情感此时就像决堤的水,汹涌而又激荡。
他在给许广平的情书里写道:“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而不喜欢放进街边绿色的邮筒,我总会担心那会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