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晶报·深港书评|为什么西方人比东方人更难接受戴口罩

日前一对美国夫妇在社交媒体上哭诉,因其2岁的女儿不愿在飞机上戴口罩,其一家被航空公司逐下飞机。这段视频流传到国内,大多人都表示不解:“戴口罩会要命吗?仅仅是不舒服”“我一岁半的宝宝想出门都会自己拿口罩”“在中国,无论是婴儿还是老人,都会戴着口罩”。
 口罩|晶报·深港书评|为什么西方人比东方人更难接受戴口罩
文章插图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戴口罩的确在2020年已经潜移默化成为一种习惯。但与此同时,我们又频频听到西方国家一些官员、卫生机构及医疗专家却一再坚称健康者不必戴口罩。戴口罩抵御病菌不应当是常识吗?所以令中国人不解的是,“戴口罩对于西方人来说,真的这么难吗?”在日前出版的《口罩文化史》一书中就试图从多个层次剖析了这一现象背后成因。
 口罩|晶报·深港书评|为什么西方人比东方人更难接受戴口罩
文章插图
《口罩文化史:病毒、符号与身份建构》周凯 高福进 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从历史长河中看,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遮蔽口鼻的“类口罩”物。文献已有记载,出于礼仪之故,古人常会以丝巾、手绢、折扇等遮挡面部,如“掩口,恐气触人”,这也说明了中国人对于遮蔽口鼻并无太多禁忌,甚至是一种礼仪或实用需要,在某种情况下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
 口罩|晶报·深港书评|为什么西方人比东方人更难接受戴口罩
文章插图
但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对口罩的记忆恐怕要与可怕的黑死病产生联想。作为欧洲历史上最惨痛的瘟疫,黑死病夺走了当时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人数达2500多万。而黑死病则促生了以防疫为目的、专供医生佩戴的口罩面具——“鸟嘴口罩”。而当时欧洲的医疗水使“鸟嘴医生”缺乏临床诊治能力,因此,头戴大沿礼帽、身着长袍、戴着鸟嘴口罩的“鸟嘴医生”就被视为恐怖和死亡的象征。“鸟嘴出现在某处,就暗示有人会死亡”成为一种不祥的联想。
 口罩|晶报·深港书评|为什么西方人比东方人更难接受戴口罩
文章插图
其次,东方和西方对于疫情的记忆有着大不同。对于东方人而言,2003年的非典疫情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疾病凶猛且传播性强,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一度引发社会恐慌情绪。“将戴口罩放入历史与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你就会明白,在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它的意义远大于简单的个人感染防护。口罩是现代医学的标志,也是人们相互给予信心的方式,说明社会在疫期保持运转。”英国医学人类学家克里斯托·林特瑞斯写道,英国社会学家彼得·贝尔关于SARS的一段话同样适用于今天:“口罩文化促生了一种休戚与共、同担共责的感觉。”
 口罩|晶报·深港书评|为什么西方人比东方人更难接受戴口罩
文章插图
但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上一次遭遇大规模的疫情恐怕要追溯到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在其时,口罩也是公众常备用品,如果没有戴口罩会被拒绝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但这已过去将近一个世纪,在此期间西方没有爆发大规模瘟疫,而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也让他们有一种“健康自信”。
 口罩|晶报·深港书评|为什么西方人比东方人更难接受戴口罩
文章插图
最后,戴不戴口罩这一抉择也折射出了西方世界某种政治生态。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不戴口罩当作个人标签,希望展示出“总统不畏惧疫情的硬汉形象和一切尽在掌握中的强大领导力”——为其支持者传递疫情很快就会被控制、经济马上可以重启的承诺。此外,在长期的社会运动和街头政治中,欧美国家形成了禁止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社会文化。“可以说,在文明最开始的记载中,来自世界东西方的人们为口罩所赋予的内涵大不相同。关于戴不戴口罩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所折射出来的有关文化、历史、社会乃至政治的种种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思考。”《口罩文化史》一书总结道。采访人员:余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