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释|石峁遗址新释(1)?孤独的守望者——阿威

石峁遗址由考古人发现,经考古人主持发掘,是考古人几十年的努力成果,才完美的给世人呈现出古“石峁人”的遗迹、遗物,并通过影音图像传播到世界各地,给今人奉献了一道追古论今的“精神盛宴” ……考古发掘终将尘埃落定,而精彩的考古还原才刚刚揭开大幕。
一、石峁遗址位置:
位于山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
二、石峁遗址考古发掘呈现的遗迹、遗物情况:
是一处宏大的石砌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皇城台”呈正方形,位于内城偏西的中心位置。遗址发现城墙、越沟,将石峁城闭合起来,构成封闭独立的空间。
三、以石为主,分别建成大量大、小型的建筑遗址:
皇城大道是石砌的通道;
石砌的内、外瓮城,建三重石头城墙;
石砌的广场;
石砌的南北墩台;
石砌的院落,错落有致,包含:窑洞式住房、高处的库房、礼仪性的厅房、石铺的地坪、布置有院落的门址,院落满足石峁居民的安居生活;
遗址外城墙还建有“马面”、“哨所”等城防建筑;
在遗址外城东南方向,发现祭祀台,祭坛为层阶结构,共3层;
在遗址内发现加工作坊;
在石峁的核心区发现一个“金字塔”式的皇城台遗址;
遗址内有城门遗址,还有石砌的台基、道基、护墙等;
遗址内还发现灰坑、土坑墓、石椁室、瓮棺葬、两处人头骨遗迹坑(以年轻女性居多);
在外城东门还发现壁画,以白灰面为底,以红、黄、黑、橙等颜色绘出几何形图案。
四、考古发掘发现重要遗物:
大型陶鹰
出土陶、玉、石器数百件,尤以磨制玉器十分精细,颇具特色,其原料主要为墨玉和玉髓;器类有刀、镰、斧、钺、锌、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其中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玉人头像价值最高。石峁玉器流失在世界各地的约有4000件左右。
考古发掘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即出土的玉器一种是在倾斜的石墙里面,第二种就是在倒塌的石墙堆积里面。
遗址发现鳄鱼骨板,呈正方形,正面有许多点状小孔,它可能来自遥远的南方。
纺织品——遗址人头骨上发现纺织物残片,经初步鉴定纺织原料为苎麻类纤维。骨殖上的织物残片分上下两层,下层细密,上层较粗,说明当时已有内外衣之分。
石雕人面像——大部分是人面像,也有半身或全身石像,其中有高鼻深目者,质地为砂岩。
遗址中还发现制作青铜器的石范。
石雕——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发现70件精美石雕。石雕多为单面,也有双面雕刻。以减地浮雕为主,还有少量阴刻、圆雕。石雕内容大致可分为“神面”、“人面”、“神兽”、“动物”和“符号”五类。
其中,“神面”石雕体量最大,最为传神;单面浮雕多为双对称性构图,最大者长度超过2.6米;圆雕为椭圆形柱体,立于夹道正中的地面上,高度近1米,两面雕刻相同的“神面”。
石峁遗址发现精美的骨器逾300件,骨针超过250枚,展示了当时制作骨针的全过程——用石片等把骨头切割成细小的骨条,再经过打磨等工序加工成骨针。骨针的原料来源于羊小腿趾骨,打磨骨针用的砾石是当地产的砂岩。
五、考古发掘面积:
425万平方米
六、科技考古测定:
通过对陕西石峁遗址遗存物取样并进行碳14年代测定,初步确定了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的建造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2200-1900年之间。
七、石峁遗址考古结论:
初步判定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是已发现的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
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
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
据专家研究,有可能是黄帝的都城——昆仑城
石峁遗址的石城寿命超过三百年
【石峁遗址新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