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你对“榜书就是大字”这种说法怎么看五种书体都适合写榜书吗

吴振锋:榜书,又名署书或曰题榜书。榜,古代称署,即宫殿匾额、门额或谓告示、张榜,皆用大字所书。因此,凡数寸至径丈之字皆可叫“榜书”,也不一定书于匾额。而最初的榜书,确实是用以题匾的。包世臣《艺舟双楫·国朝书品》列“行榜书”、“草榜书”,是以各体大字都可以称榜书,但我却不以为凡大字都称榜书。因为,有的书体适宜于题匾额、招牌,有的则不宜。比如篆、隶、楷、行宜,而草书尤其大草则不太适宜。榜书,甚或告示之类大字,也是以易识美观为第一审美标准,这是由榜书的公共性文化功能所决定的。所以,榜书与大字还是稍有区分的,并非大字都是榜书。
 大字|你对“榜书就是大字”这种说法怎么看五种书体都适合写榜书吗
文章插图
张建会:榜书就是大字这种说法我认为不完全对,榜书一定是大字,但大字不一定就是榜书,将小字放大就更不应认为是榜书了。曹元伟:以前,我从未写过大字作品,偶尔进行楹联创作就算是写大字了。2004年,中国书协举办全国(秦皇岛之夏)第一届大字书法艺术展,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开始琢磨有关写大字的问题。大字俗称榜书,《辞海》解释,榜书,亦称“牓书”,古名“署书”。指题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来把用于牌匾上的大字通称“榜书”,也称“擘窠书”。王厚祥:“榜”字有多层意思,但榜书中的“榜”应解释为匾额。历史上的榜书,指的是题在匾额上的大字。如写在山海关城楼上的“天下第一关”,写在寺庙主殿前的“大雄宝殿”,写在各类商业门店、门楣上的店名、字号等。匾额书写有特定的规范,从字体上讲一般以楷书、行书为主,以便大众识读。字形大小比较均匀整齐,笔画雄壮厚实,以求庄重大方和良好的远视效果。这些特定规范,主要是实用性要求的结果。匾额上的字首先是实用,不能识别、视觉效果不好,写得再有艺术性也没有意义。
 大字|你对“榜书就是大字”这种说法怎么看五种书体都适合写榜书吗
文章插图
然而,研究榜书只强调其实用性的一面当然是不够的。古人把匾额看作门面,虽为实用,断不草率,且十分讲究。故宫里的匾额多为皇帝书写,民间的匾额也多出自书法名家之手,加之精心装饰、细心雕琢,很多匾额都成为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亭台楼阁的“景眼”和重要的文化载体。人们游览至此拍照留影,也要把匾额拍进去。同样是一座楼阁,照片中有历史名人所书的匾额,使人观后顿生一股历史的沧桑感,这张照片的意义也因其具有的文化内涵而立即深厚起来。反之,几年后连画面中的主人都不知道这是哪座无名建筑。张青山:榜书古称署书,是秦书八体之一。据文献记载,秦李斯先为署书。汉萧何善篆籀,“汉高帝未央宫前殿成,命萧何题额……此署书之始也”(费瀛《大书长语》);《泰山经石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杨守敬语),此摩崖以隶为主,兼融篆情楷姿,被尊为榜书之宗;唐宋以降,以颜体一系的榜书书皇室宫阙、古刹梵寺匾额者比比皆是;当代郭沫若题写的“武侯祠”、沙孟海题写的“华联商厦”巨匾,皆以行书为之。由此可见,篆、隶、行、楷皆适宜作榜书。以草作榜书,难度大,一般涉猎者少。
 大字|你对“榜书就是大字”这种说法怎么看五种书体都适合写榜书吗
文章插图
龙开胜:可以这么说,古人有张贴皇榜、金榜题名的说法,榜书即为张榜、题榜之书。为醒目起见,要求字形较大,便于远观,由于受榜的限制,又不能无限制地写大,还要容易认识,不容易混淆,所以多用规范的正书、行书题写。确切地说,隶书、楷书、魏碑、行书比较适宜写榜书。童孝镛:榜书,渊薮久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秦书八体,六曰署书。”榜书又称“擘窠大字”。因其具有雄浑开张、纵逸遒劲、大气淋漓的艺术感染力,自秦汉至今,一直为历代文人墨客、学者名流所推崇。简单来理解“榜书就是大字”这句话是说得通的,因为榜书普遍以体径硕大的形象示人(字径一般要达到30cm以上)。但从创作和审美角度而言,说“榜书就是大字”或把“大字”等同于“榜书”则显得差强人意。榜书虽然与一般创作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却又“别有门径,自古为难”。其难为:“执笔不同、运管不同、立身骤变、临仿难周、笔毫难精。”所以古人于榜书创作常怀敬畏之心,一般不轻易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