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很经典的俗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机会摆在面前,无奈自己的平时读书少,知识积累不够,白白错失了它。
这句话还有下一句,在意义上更上一层楼。
将上下两句有机地结合起来,看出古人智慧的精妙之处,其中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是什么呢?从这里我们又可以领悟到哪些东西呢?下面小编来为您揭秘!
文章插图
古语“书到用时方恨少”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之劝学篇。
它的意思是说,等到需要的知识时候,才发现自己懂得的太少了,后悔没有好好读书。
这句话古今通用。
小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学生时代每次考试遇到不会做的题,都十分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用心读书。
它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文章插图
所谓厚积薄发,这句话启迪我们平时应当多学习、多看书,充分积累知识、努力学习技能,提升自己。
等到某个机会来临,这些知识、技能就派上用场了。
这是聪明人的做法。
不止是学习,在任何事上,主动永远胜过被动。
【 不知|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却不知它还有下一句话,堪称经典】当别人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应该如何做,我们内心一定存在一个疑问:“真的是这样吗?”一定要亲自试过,心中才有底。
文章插图
古时候的人们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于是总结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下一句:“事非经过不知难”。
字面意思是,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你就不知道它有多艰难。
这就是实践的重要性,只是纸上谈兵终是无益。
比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明代诗人林鸿在《饮酒》一诗中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这句话的引申义相当丰富。
文章插图
比如,在子女教育方面,家长总是给孩子描绘人生的模样。
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甚至替他们做决定。
目的是希望他们的人生没有那么艰难,少走弯路。
可是,孩子往往无法领会家长的好意,十分叛逆。
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该走的弯路、该吃的苦头,一个都不会少。
当孩子们成了大人,闯荡了大半辈子,吃过了该吃的苦,交过了该交的学费,又有了自己的孩子。
文章插图
这时候方才明白人生的样子。
叹一句:“事非经过不知难”。
再比如,电视里有一个让新晋爸爸体验一天带娃的综艺节目。
奶爸们纷纷表示,以前只是在意识层面知道老婆辛苦,甚至有时候觉得女人在家不如自己在外面打拼辛苦。
在亲自体验过这个带娃过程后,才真心理解妻子的不易。
这两个例子提示我们,当没有亲临对方的处境时,是无法感受到他的难处的。
所以,凡事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多想一下,矛盾会少许多,事情也更容易解决。
文章插图
总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两句至理名言在古代和今天都有重要的意义。
从中可以领悟到,人们平日里应该勤奋好学,不断积累知识,充实自己。
以免等到要用知识的时候再后悔以前读书少,抓不住机会。
-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在《探世界》里,两个男人也演了一出好戏
- 散文诗秋 ·之私语
- 都说寒门难出贵子,是不是意味着富家子弟就能养出贵子呢?
- 《天天向上》戏曲扮相太惊艳,致敬经典,传播传统文化
- 历史中的当涂才子,个个大神级的学霸,你怎能不知?
- 为你揭秘的历史真相,你很有可能不知道!
- 水浒传中你不知道的英雄人物,最后出海得到善终
- 纣王麾下猛将,力诛西岐先锋,千年后还成为门神,姓名无人不知!
- 《红楼梦》袭人夜里被贾宝玉换了腰间的汗巾子,她真不知道么
- 最对不起中国的六大罪人,朱熹第六、乾隆第三、第一名你绝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