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乩|用生命在幽默,金圣叹究竟是何许人也

生平经历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苏州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本名金人瑞,又名金采,字圣叹。他信奉佛教,早年醉心佛学,甚至自称是佛教天台宗“泐庵法师”转世,因斋号泐庵,为人率性而为,恃才傲物,其各种幽默的言行让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扶乩|用生命在幽默,金圣叹究竟是何许人也
文章插图
金圣叹画像
图源百度百科
金圣叹九岁时进入私塾读书,读书很刻苦,但他却对科举所需要的《四书五经》一类圣贤书不感兴趣,反而喜欢看各种“课外书”,尤其喜欢《水浒传》,并且对各种情节烂熟于胸。因而,成年后的金圣叹的科举之路走得很艰难,经过多次科举考试,才只是考上了秀才,但是又花钱如流水,所以也是大部分时间穷的叮当响。
金圣叹信神信佛,喜欢读佛经和结交僧人,而且对一些奇门秘术也有所涉猎,尤其擅长扶乩,简直就是个神棍。在提倡“敬鬼神而远之”的儒家文士之中,金圣叹无疑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异端分子。
 扶乩|用生命在幽默,金圣叹究竟是何许人也
文章插图
扶乩,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这种人被称为鸾生或乩身。神明会附身在鸾生身上,写出一些字迹,以传达神明的想法。信徒通过这种方式,与神灵沟通,以了解神灵的意思。
金圣叹20岁就开始了扶乩生涯,1635-1637年间最活跃。虽然圣人“不语怪力乱神”,但仍有很多士大夫对这些奇门秘术依然好奇不已,叶绍袁、钱谦益、姚希孟、戴汝义等当时威望颇高的士大夫也曾要求“金半仙”来家中做法。有趣的是,在扶乩中,“金半仙”还能写出优美感人的篇章,往往说中事主的心思,受叶绍袁等人的崇信,钱谦益直言金圣叹好像受某种神灵支配。所以具体这位大神棍在扶乩中是真的受了神灵指引,还是只因为自己观察能力强写作能力高总能写出让人满意的文章,咱也不太懂,咱也不敢问。
零分作文第一人
众所周知,科举考试是古代文人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机会,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很多人将科举考试比作如今的“高考”,然而事实上科举考试的难度和重要性比高考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然而这样重要的考试,在金圣叹眼中却更像一个脱口秀大舞台。
金圣叹的前几次科举考试,是在明末。
第一次的题目是:“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该句出自《论语·阳货》。大意为,“我难道是一个匏瓜,只能挂在那里给你看的,而不能用来吃吗”,这句话是说孔夫子希望能有机会让自己大显身手,而不是当一件“摆设”。金圣叹略为思考,发现其含义并不简单,于是在考卷上画了一幅画,画上是一个和尚和一把剃头发的剃刀。
第二次的题目是“如此则安之动心否乎”,这里的典故出自 《孟子·公孙丑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金圣叹又快速完成了文章,一看时辰尚早,便在文末添上几句: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曰:动、动、……总共写了39个动字。意思说,四十不动心,那么前三十九,肯定是动心的!我想如果孟子知道这件事,他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
 扶乩|用生命在幽默,金圣叹究竟是何许人也
文章插图
孟子同样因病推脱,却在第二天去东郭氏家吊丧,被发现装病之后躲到景丑氏家,然后嘴遁景子的这么一个故事。金圣叹想这个故事不好做文章啊,“孟子”也不好写,“朝王”也不好写,那我就从“将”来发散思维。金圣叹想起看戏时,戏台上皇帝、将军出场时,两边会有四个戏子齐叫“吁”,于是金圣叹在试卷最后写了四个“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