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演员没有文化素养,表演就成了“沙漠种水稻”丨业内谈

一朵鲜花摆在眼前,有人认为惊艳,有人认为世俗。不同时代,每个人对“美”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但究竟什么是“美”?实际上,古今中外早有章法可循。而对表演的审美章法,即由成千上万部优秀作品,无数优秀演员的表现积累而来。那成熟的表演应该具备什么元素?年轻人想要成为演员,怎样才能不走弯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演员冯远征,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教授刘中哲接受新京报采访人员采访,分享专业老师对“好表演”的理解。
冯远征(北京人艺副院长、演员)
真想看好的演技,还是看专业话剧演员
北京人艺副院长、演员冯远征,近些年一直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人艺演员队与去年刚开班的“表演学员培训班”的中青年演员的培养上。对于“表演”,他自有一套想法与见解。
 演员|演员没有文化素养,表演就成了“沙漠种水稻”丨业内谈
文章插图
冯远征在《一九四二》中饰演瞎鹿。
成为演员需不需要门槛?在冯远征看来,人们从事任何领域,都有高、中、低之分,表演也一样。培养一个演员,冯远征通常会遇到两种类型:一个是演员的悟性好,还有一个是自身努力,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以前在剧组拍戏时,冯远征遇到过年轻演员,或素人演员表演上遇到瓶颈。他认为,调教新演员最基本的方式,必须让他们把台词背熟;实在是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尤其面对素人时,冯远征可能会跟导演商讨出一些主意,比如清场,给他创造一个好的拍摄环境,让演员慢慢找到角色的感觉。
在冯远征看来,无论是流派还是技术的培养,尤其对于娴熟掌握技术的戏剧演员而言,首先拥有的应该是“声台行表”四样基本功。如果真想看好的表演与演技,那必须还是得看专业的话剧演员。
在当今的影视领域当中,也有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悟性好的演员,获得了成功。冯远征认为,这些人的成功就不能看只看某一部作品,而是要看他十部甚至于究竟能走多远,若是演一两个戏,消失几年,这不叫好演员,只能说他能演一个好作品。
虽身兼北京人艺副院长一职,但依然定期活跃在话剧舞台与影视作品中的冯远征,丝毫不掩饰身为演员,自身所存在的某些局限性,他坚定地认为,每个演员固然都有自己的特性,同时每个演员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不是说作为演员你就是万能,这种说法只不过代表着个别演员的戏路,可能比他人更宽泛些,但也不见得所有的角色他都能演绎。在这个行业里,演员有自身局限性极其正常,而且好的演员应该都会有自知之明。”
目前,市场中有大量表演类综艺,冯远征没有闲暇时间一一了解,但即便如此,冯远征认为这类节目只能看作一场场真人秀。参与其中的演员,能够拥有一个平台去展示自己的才艺,就可以了,但千万不要把这些综艺,引导成是真正传递专业表演技术的节目,如果这些节目能把人培养成好演员的话,那么真正考入各大艺术院校,苦读四年表演便失去了价值。“如同网络需要网红,这是没有办法去回避的事。我们观众也需要好的戏剧。就像北京人艺,绝不允许综艺标准的表演,出现在人艺的舞台上。”
最后,冯远征建议,一个非科班演员想练就纯熟的演技,没有捷径可走。“多拍戏,多实践,还要找专业老师指点,因为非科班演员如果只靠自己的演戏经验,没有科学引导的话,也不一定能够在演艺道路上走得长久。”
刘中哲(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教授)
表演分三个层级,优秀必须具备良好审美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教授刘中哲,每年都会接触到立志成为演员的年轻学生。他给这些学子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告诫他们要培养良好的审美,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表演创作观。当下影视市场存在大量乱象,无论是不背台词、表演没有灵魂,还是狗血剧、雷剧频出,在他看来,归根结底都是表演审美问题的折射与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