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以实验的锋芒刺破历史的厚茧!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戏曲的各种“打开方式”

只有20年历史的当代打击乐器手碟出现在了昆剧《草桥惊梦》的舞台,重新解构着经典西厢故事;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追求忠实原著,以“一神三形”的手法让它充满中国式柔情;黄梅戏《浮生六记》大胆融入了民族歌剧的元素;小剧场昆剧《319·回首紫禁城》打磨了十年,演到至今仍在面临观众的诘问:这到底是昆剧还是话剧?
 戏曲|以实验的锋芒刺破历史的厚茧!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戏曲的各种“打开方式”
文章插图
图说:鼓手高均(右)打手碟
刚刚落幕的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为这些先锋戏曲作品提供了一个包容的平台,从无形到有形,从粗糙到精致,从习作到代表作……传统的曲,历史包袱重,因而茧也厚。扯破这层茧需要尖锐的锋芒,不破不立,扎根戏曲这片热土的文艺工作者们,仍在砥砺前进。
戏曲|以实验的锋芒刺破历史的厚茧!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戏曲的各种“打开方式”】大循环VS微循环
从6年前很多人不知道小剧场戏曲为何物,到如今全国各地的剧团将新戏、好戏轮番送来上海,入选展演的门槛自然水涨船高。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谷好好感慨:“今年申报剧本68部,涉及25个剧种,创历年之最,较去年增长83.78%。”演出前的直播导赏更是吸引51万人次观看。
 戏曲|以实验的锋芒刺破历史的厚茧!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戏曲的各种“打开方式”
文章插图
图说:《马克白夫人》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看来,戏剧的创作和繁荣,既要有正规剧场的大循环,又要有小剧场的微循环,“为戏曲向前发展提供新鲜血液的微循环,这样的建设非常重要”。
正是因为它成本小、投入低,让越来越多的戏曲青年人才在这个平台聚集分量。“马克白夫人”冯咏梅、“张生”黎安……越来越多梅花奖得主也在此亮相,更说明这个平台的吸引力与分量。
小剧场不等于独幕剧,也不等于小戏,它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强烈的先锋性和探索性,这一点,让剧场里的年轻观众比例明显提升,一年一度的展演就好像伸向年轻观众群的触角,为戏曲的接力发展不断更迭台下的新鲜血液。
 戏曲|以实验的锋芒刺破历史的厚茧!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戏曲的各种“打开方式”
文章插图
图说:“张生”黎安
传统VS当代
上海京昆艺术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博敏欣喜地看到,《草桥惊梦》的戏单上没有艺术指导了,“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另一部昆剧《319·回首紫禁城》同样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一把红椅子、四把黑椅子,象征意味很浓。四名演员素颜亮相,跳进跳出,服装便是日常的练功服,唯一可辨识的只有一双厚底靴。导演兼主演杨阳坦言,这恰恰是为了回溯昆剧的源头。
京剧《鉴证》首创“西皮圆舞曲”板式,在中西合璧的音乐伴奏下,两位主演踏着《爱的礼赞》旋律,跳起浪漫华尔兹舞步;呈现当代好人好事的黄梅戏《香如故》,导演侯岩松以减法做加法,去戏曲程式化,作曲中融入了歌剧、话剧、音乐剧甚至是说唱等元素。绍剧《庄公的烦恼》使用闪回、倒叙的结构,架起史籍文字与当代沟通的桥梁。
 戏曲|以实验的锋芒刺破历史的厚茧!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戏曲的各种“打开方式”
文章插图
图说:《鉴证》首创“西皮圆舞曲”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已经明显感受到变化,中国戏曲小剧场在五年时间里,跨越了中国话剧小剧场十年和20年间向本体的靠拢。在他看来,进入剧场空间,观众与演员已经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心灵的交流,“你是观众我是演员,你是欣赏者我是创造者,你是被感动者我是感动你的人,小剧场的艺术循环便这样建立起来”。(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赵玥)
采访人员手记丨一碗白米饭
若是食材码得满满当当,做一桌菜并非难事。若是只有一勺米,想让食客满意可是得下不少功夫。和杨阳闲聊时得知,十年前排《319·回首紫禁城》时,他哪想得到那么多极简主义?都是没钱闹的。几个主创一起熬,终于熬到了小剧场戏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