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少|【文艺范·聚焦】庐州“塘”字地名知多少( 四 )


中符村,原名叫中府村,因明正德年间出了宛知府而得名。宛知府,叫宛嘉祥 ,年少时,家境贫寒,送给富人家当书童,受尽了侮辱,气愤地说:" 我是个大丈夫,怎么到了这样的地步!" 回家闭门苦读,由于天资聪颖,好学深思,深得老师的赏识,中嘉庆举人,后任贵州思南知府。贵州土匪猖獗,有个绰号 " 瞒天大王 " 的匪首聚众万人,为害州邑十多年,官府多次清剿未果,匪患成了历届知府的一块心病。宛知府到任采取了招抚政策,设计擒得匪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害," 瞒天大王 " 终于茅塞顿开,归顺官府。其他几股残匪也顺应民心和民意,陆续被收编。宛知府兵不血刃地解决了多年遗留下来的棘手问题,彻底清除匪患,四境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嘉奖他,表彰功绩;百姓感激他,立碑颂德,绘肖像纪念。他告老还乡,闭门谢客,潜心著书立说写诗文。县内如有重大事情不能决断,县官登门求教,他也不吝指点,一时传为佳话。嘉靖四十二年,他主纂《庐江县志》,给庐江的志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坝埂村,也叫老坝埂,顾名思义,是建立在阻挡白湖之水的坝子之上。坝埂村陈姓居多,其中陈文锦捐纳布政司理问,负责一省的赋税、钱粮、户籍,虽是五品,但大权在握。陈知府廉洁奉公,政绩斐然,深受朝廷信任和人民的拥戴。陈知府自己生活节俭,却慷慨好义,除了微资自给外,悉数捐输济公。他大量捐田,为庐江魁星楼捐捡拾字纸费用和日常开支费用,为文庙捐祭费,为学生童生捐试卷费,为宗祠捐修建费 …… 他的推财慕义和乐善好施,在这一带树立了典型和榜样,影响了其后的许多富人热衷于慈善事业。陈知府生于乾隆年间,卒于道光年间,据传由于得到他的帮助和救济,清明冬至,村民都一直上坟烧纸敬香,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里三知府, 的确是一个传奇,但不是神话。这里钟灵毓秀,孕育着无数文人雅士和达官显贵,三位知府是后人的骄傲。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大汉塘:历经千年风雨 留下千古传说
 知多少|【文艺范·聚焦】庐州“塘”字地名知多少
文章插图
○大汉塘 王闽 左学长 摄
在庐江柯坦镇城池村,有一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大汉塘水库。这里绿树参天,浓荫蔽日,清波碧浪,水鸟成群,风光无限。
传说这座水库的前身早在汉代就已形成。当年楚汉相争,各路诸侯据守一方,称王称霸,这里被兵家视为 " 风水宝地 ",欲在这里建造城池,这座水库就是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年代里开挖出来的,故名 " 大汉塘 "。
在水库脚下有两个分别为大汉、大城的村庄,正是当年准备再次建造 " 城池 " 的地方。后来,因为战乱和历史多种原因,使这座 " 城 " 中途夭折,留下了大汉塘的千古传说,让人说道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大汉塘被地方政府列为重点水利建设项目,为其加深、加高、加固,并栽植了近万株水面池杉,使这座千年古塘又焕发了青春,成为灌溉农田、环境优美的园林水库。
 知多少|【文艺范·聚焦】庐州“塘”字地名知多少
文章插图
○历经千年风雨的大汉塘水库 王闽 左学长 摄
 知多少|【文艺范·聚焦】庐州“塘”字地名知多少
文章插图
○大汉塘水鸟成群,风光无限 王闽 左学长 摄
每逢春夏之交,这里便是周围人们理想休闲的地方。在春染枝头、满塘泛绿的时节,成千上万只水鸟便聚集到这里安家落户,在碧水绿树间筑巢下蛋,繁衍生息,这里便成了它们的领地与天堂。
这里有芦风叠翠,垂柳轻摇,荷香暗动,鸟戏鸟鸣。偌大的一片水上 " 园林 ",纵横交错,树树相连,枝枝交臂,林水一色,景色迷人。当你涉入林中,你仿佛会置身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之中,这里远离喧闹,宁静而温馨。
透过历史的烟云,走过岁月的坎坷,大汉塘如一位千岁老人从远古走到今天,在经历了无数个朝代洗礼之后,仍春色不老,风景依然。她的风采与美丽如同一首歌、一幅画,唱在人心里,美在天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