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朝代物阜年丰乐融融,而皇帝老师饭涩羹稀,怎么不哭鼻子
小编借诗读史,上篇读了唐朝太子李贤的一首诗,感悟写下了《种瓜黄台下,摘绝抱蔓归,母子装的皇室血泪情仇》,为李贤太子的一生的富贵与悲凄耿耿于怀。换换品味吧!今天读一读皇帝老师的诗如何?
文章插图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匙难绾,箸易宽。只可谋朝夕,何由保岁寒”。这首《自悼》诗,是唐肃宗李亨的老师薛令之写的。
细品这首诗,从诗中的意思不难理解,每天早晨日头圆圆,可以照见教书先生的餐盘,盘中是马吃的苜蓿草及野菜梗,饭涩汤稀难下咽等等。薛令之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唐朝不是很繁荣昌盛吗?为什么皇宫里连一个皇帝老师的饭菜都保障不好呢?
文章插图
【 哭鼻子|唐玄宗朝代物阜年丰乐融融,而皇帝老师饭涩羹稀,怎么不哭鼻子】让我们从薛令之讲起。薛令之,今福建福安(古:长溪县)人,自隋朝实施科举制度100周年(606年)来,23岁的薛令之是闽人科举登第的第一人,史称“开闽第一进士”。他代表了福建人的殊荣。据现代的史学研究者认为:“灿烂的中原文化之花,在蛮荒福建之地,第一次结出了丰硕之果”。
薛令之正因为诗写得非常好。其作“屈轶草”一首诗,代表唐朝倡导的谏诤氛围。在唐朝进士直接授予官职的人不多,但他只经过简单历练,就先后任命为右庶子、东宫僚属,官至四品。况且薛令之为官8年,唐朝发生6次宫廷之变,没有影响他官职晋升。
文章插图
我们再回过头看看,一个皇帝的老师为什么哭穷?开元中期,此时的薛令之,官拜左补阙又兼太子老师。这时候的唐玄宗,对纳谏不太感冒,所以任左补阙的薛令之已无谏可纳了。薛令之只有好好地做好太子的老师吧。但太子与当朝为相的李林甫关系紧张,朝野上下都对相国的专权,也极为不满,怨声载道。太子的东宫官员肯定日子也不好过,备受李林甫排挤,所以薛令之也在其中。
文章插图
十分愤慨薛令之,敢说敢做,对相国专权下东宫生活的不满,直抒胸臆,挥笔写在东宫墙上,题诗名为《自悼》。后世把它作为薛令之廉洁生活的写照。李林甫知道后,告知了唐玄宗。唐玄宗不高兴,复题一首诗写在诗旁。啄木觜距长,凤凰羽毛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说薛令之嘴如啄木鸟,是个秃尾巴鸡的凤凰,才华一般般,如果不想在宫中待,愿去那里去那里吧!
薛令之看到皇帝这样回复他,他怎么在官场再待下去呢?找个借口,辞官返乡。据史料记载,薛令之辞官后,徒步返回家乡。后来,他的学生太子李亨继位为唐肃宗,忘不了他的老师,再召老师入京,但薛令之已经离开人世了。
文章插图
唐肃宗为了纪念恩师的廉洁,为表彰一代廉臣的声望,对薛令之的故居特敕封“廉”。所以有廉溪、廉岭、廉村之说,至今传颂千古。
- 对中国疆域贡献最大的一个朝代,却不被后世所喜欢,惹易中天大骂
- 史上唯一不重男轻女的朝代,女人可以离婚改嫁,连皇帝都支持女权
- 观点太反人性,这个组织,一直被官府严打,但它熬死了5个朝代
- 中国历史上最硬气的朝代,快灭亡时还打得周边外族不能自理
- 五千年中华文明,这一朝代仅存在了14年,对后世影响却非常大
- 盘点不同朝代汉服特点:秦汉曲裾繁琐,魏晋宽衫飘逸,你喜欢哪种
- 中国古代最强姓氏?基本在每个朝代都少不了此姓之人的影响
- 秦桧张缙彦洪承畴的“后人”很荒唐:搞错了祖先的朝代官衔和家谱
- 唐玄宗身边原有张果老等三“仙人”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咋都不见了?
- 李白在宫中填词,为何又想要辞官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