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坤鹏论: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下)( 二 )


而要用你的理性来解决纷争的辩论。
你面前只剩下一条道路,可以放胆遵循——真理之路。
光是欲望会使你迷失道路。
坤鹏论讲过,巴门尼德同色诺芬尼一样,也是用诗来讲述哲学的。
而以上这段就摘自他的《论自然》的导言。
在这篇雄伟的导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要点:
1.这场旅程是从黑暗王国(凡人的意见王国)到真理之国(神的理性之国)的;
2.真理之路离开人们常走的大道(意见之路)很是遥远;
3.巴门尼德在诗中所说的真理之路就是他坚信的唯一真理——存在者存在,不可能不存在;
4.人们只有心怀公正和正义才能踏上去往真理之国的道路,才能叫开真理之国的大门;
5.人们认识这个世界有两种基本途径:真理和意见,前者少有人走,后者则挤满了凡人;
6.为了把握真理,就需要撇开因感觉和现象这些“假相”产生的意见;
7.意见虽然不含真理,仍然要加以体验,因为必须通过全面的彻底研究,才能制服那种虚幻之见;
8.人的欲望会让人迷失道路和方向。
 真理|坤鹏论: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下)
文章插图
显然,从上面的诗歌中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出,巴门尼德认为,感性的东西只会干扰和妨碍人们寻求真理。
人的感官是“引起混乱和骗人的元素”。
它们导致了虚假的、不实的概念产生,是单纯性幻觉的最大制造者。
所以,感官是不可靠的,关于事物的感知不同于事物“本身”,感知不可信任。
另外,巴门尼德借女神之口告诉人们,凡人的意见之路是:存在者不存在,这个不存在必然存在。
女神解释道:“走这条路,我告诉你,是什么都学不到的。因为不存在者你是既不能认识(这当然办不到),也不能说出的。因为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
“在那条途径上,那些什么都不明白的凡人们两头彷徨。因为他们的心中不知所措,被摇摆不定的念头支配着,所以象耳聋者和盲眼者一样无所适从。这些不能分辨是非的群氓,居然认为存在者和不存在者同一又不同一,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但是,现实情况是,即使我们承认巴门尼德论证的逻辑力量,我们还是很难摒弃自己的常识观点——世界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和运动,并呈现出多样化。
巴门尼德认为,这些常识观念实际上都只是错觉,并是一切错误的根源,他坚持在表象和存在之间作出区分。
他说,变化和多样性混淆了表象和存在。
在区分了表象和存在之后,巴门尼德又做了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区分——真理和意见之间的区分。
他认为,表象只能产生意见,而存在是真理的基础。
常识告诉我们,事物似乎一直处在流变之中,所以事物才会持续变化着。
然而巴门尼德却说,这个建基于感性的意见必须被理性的活动所取代。
理性能辨别出关于事物的真理,它告诉我们,如果存在着一个单一的“存在”——“一”,而且所有东西都是由它构成的,那么就不可能存在运动或变化。
其实,当泰勒斯说万物始于水的时候,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提出这个观点。
泰勒斯暗示说,事物的表象并没有向我们展示构成存在的物质。
而巴门尼德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这些区分。
他说,把宇宙看作是不可分的整体,这是靠理性(reason)得到的,如果只凭感官(senses),那就只能见到宇宙是一些混乱的幻觉而已。
真理和知识与现象和纯粹的观念之间是鲜明对照的,真正的知识只有通过纯粹的理性认识才能获得。
巴门尼德得出了异于常人的理论,并且坚信不疑,就在于他更信服于逻辑推理而不是眼睛看到的东西。
可以说,西方哲学史中知识与知觉的决然分割起源于巴门尼德。
他不以眼睛,而是从理性的角度来探讨存在的有无——眼见不为实,只相信理智,被认为是最早提出表象和存在双重性的思想家之一,同时,也被称为理性主义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