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插图
我们继续共读徐文兵先生的新作《知己》。
胡须是男性特有的生理特征,古人为它赋予了怎样的文化意义呢?它与身体的内在有着怎样的关联呢?有些女性朋友口唇周边的汗毛比较浓密、色重,这在中医看来又该如何解释呢?
今天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认识“髭、须、髯”。
界定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独特的文明时,一般要考虑几个因素: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天文历法、传统医药和衣冠服饰。
文章插图
几千年来,城头变换大王旗,争来斗去,看得见的是国土沦陷、人口锐减,无形中发生的是被迫放弃或主动遗弃自身文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人开始恢复自信,回归传统。有人开始在正式场合穿中式、对襟立领的唐装或者长衫,女士则穿旗袍。
但这种着装被诟病不是汉人正宗,而是满族服饰,于是复古、前卫的人士开始穿戴汉服。恢复华夏衣冠服饰,趋势是值得肯定的,系统上还要协调匹配,细节上还需要探讨完善。
比如说,民国人着长衫戴眼镜,留下了很多影像,所以大家看着不别扭,容易接受。而着汉服的古人是没有眼镜可戴的,所以现代人穿汉服时戴眼镜就不大协调。再者,古人都是蓄发留首、披巾戴冠的,所以现在留着光头、平头、分头、背头,再穿汉服都显得滑稽。最重要的是,古代男子蓄须,所以现代人胡子刮得干干净净时穿汉服,立刻让人觉得像阉人宦官。
文章插图
男女都有眉毛,区别在于有无胡须,所以女人叫“美眉”,男人称为“须眉”。古人把长在上嘴唇的胡须叫作“髭”,长在下巴上的叫作“须”。髭须茂密,包围了口唇,称“髯”,当然,髯可以扩大到连鬓胡子。现在京剧中的须生都要戴假胡子“髯口”,配上古代服饰,适配协调。
须(須),象形字,从“頁”(代表头颅),应该是有胡须的人的侧面像。“溜须拍马”就跟胡须有关:据《宋史》记载,真宗时,寇准曾做主考官,录取了一名进士叫丁谓。等寇准做到宰相时,这位门生一路升迁做到了他的副手,任参政知事。原因在于他很会迎合上意。某日,吃饭时寇准的胡须粘了汤水,丁谓为之揩拂,即溜其须,寇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说得丁谓既羞又恼,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以至于后来有了构陷长官的故事。
人类只有男人长胡须,而人长胡须显然不是为了探路,因为人的胡须都是下垂的。也许远古的时候探险争斗有这个需要,史上著名的莽撞人樊哙、张飞、李逵的胡须都是张扬、支棱着的。京剧中张飞戴的髯口叫“喳”(zhā),净行有一个动作表现生气,就叫“撕喳”,吹胡子瞪眼伴随“哇呀呀”暴叫。北京土话“髭毛儿”“炸刺儿”,用来形容愣头青嚣张狂放、惹是生非的样子。
文章插图
髭须是男人的第二性征,开始长胡须是性成熟的标志之一,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一般汉族男生在虚岁16岁左右开始变声、长喉结,上唇出现绒毛(髭)。
中医认为,髭须是靠精血的滋养生长的,与生殖功能密切相关。奇经八脉中的冲脉主管胡须的生长,它起于丹田,出于会阴,过外肾睾丸。
对于女子来说,冲脉联系的是卵巢:冲脉沿着人体正中线任脉的两边上行,散于胸中,促进乳房发育。女子性成熟后每月有经血流出,冲脉精血不能上济,所以女人不长胡须。对于男子来说,冲脉气血继续往上走,环绕口唇生长髭须。
文章插图
- “小舟独棹烟波间”:关于出行工具,宋代女性真的只独爱舟船吗?
- 梁山中哪一位好汉最受女性欢迎没有背景,却人尽皆知!
- 此人发明了一个汉字,被未婚女性谩骂了3年,如今人人都在用
- 西游最另类的三位女性:她们选的老公都很奇葩
- 为什么能革大清的命,却革不掉女性的裹脚布?不缠足是奇耻大辱
- 她是中国首位女历史学家,丈夫死后写了一本书,毒害中国女性2000年
- 这个姓氏让很多女性尴尬
- 1920年,他因发明一个字,被中国女性骂了好几年,如今我们都在用
- 《赘婿》作者不尊重女性引反感,剧方慌忙改简介,力证剧书分离
- 袁天罡曾与一老农打赌,原本胜券在握,结果却是完败,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