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12月17日电 (王昊昊)湖南传统工艺蓝皮书--《湖南传统工艺振兴发展报告(2020)》(简称《发展报告》)17日在长沙发布。研究结果显示,不少传统工艺存在传承群体断层现象。
湖南省传统工艺文化积淀深厚、门类众多,现有省级以上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12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8项。截至2019年12月,列入县(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湖南省传统工艺项目共计738项,其中食品制作占275项,器具制作、纺染织绣、雕刻塑造分别占74项、59项、80项。
【 发展报告|湖南传统工艺蓝皮书发布 传统工艺大多后继乏人】《发展报告》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校长陈鸿俊担任主编,对湘绣、花瑶挑花等8项传统工艺进行了专题研究。
《发展报告》专题研究结果提到,不少传统工艺存在传承群体断层、产品创新不足等情况。如湘绣生产型人才主要来自民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湘绣产业从业人员近2万人,但80%的年龄在30至50岁,90%的学历在初中及初中以下。湘绣行业拥有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不足30人,年龄也都在50岁以上。
《发展报告》显示,益阳小郁竹艺历史悠久,2018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但目前其从业人员仅100余人且大多从业者以其他营生为主;侗锦织造技艺是侗族文化的深厚累积,目前侗族地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少有人会织锦;花瑶挑花是花瑶民族文化的根基,现仅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
“湖南传统工艺种类丰富,但人才培养却严重滞后,长期存在技工技师队伍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问题。随着现代就业观念改变、就业渠道拓宽,年轻人不愿意学手工操作强度大、学艺时间长、利益回报慢的传统工艺。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传统工艺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陈鸿俊表示。
陈鸿俊建议,国家要将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融入高校教育,开设更多传统工艺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很多传统工艺从业者不能将产品转变为经济利益,要鼓励培养兼具经营才能和创作才能的复合型人才。(完)
- 经工集团党委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 《天天向上》戏曲扮相太惊艳,致敬经典,传播传统文化
- 对话非遗人:赫哲族传统服饰
- 非遗年画进社区 传统文化迎新年
- 安庆师大团委:让青年学子做传统文化传播者
- 读传统文化??讲廉洁故事
- 【文化讲堂】开讲啦!传统修身哲学的当代价值
- 大荔印象:传统文化艺术“跑竹马”
- 王云强教授荣膺中国传统文化品牌“年度影响力人物奖”
- 张店四中被评为淄博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