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20这极不寻常的一年,不少年度大戏都未能如期举行,但小提琴家黄蒙拉依然决定,延续自己创立两年的音乐品牌。12月24日,他将和一票朋友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主厅如约呈现一台“我们/黄蒙拉和朋友们”冬季音乐会。
“也曾有人劝我暂停一年。要找一个理由后退,很容易,但坚持前行一定更有意义。”黄蒙拉说。
文章插图
相较于前两年音乐会“小而美”的曲目,今年他“画风突变”,大胆选择了贝多芬两部最重要的小提琴作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A大调第九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克鲁采”》。
今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当整个古典音乐圈都在被“贝多芬”三个字刷屏时,黄蒙拉一开始并不想把音乐会的主题聚焦在贝多芬上。
“也许是有些叛逆吧。一开始并没有刻意想往贝多芬靠,直到年终,我的心态开始变化,这一年经历了那么多混沌与黑暗,他的音乐中强大的精神力量,就像是一片迷茫中的曙光。”
文章插图
贝多芬,与黄蒙拉而言,还有另一层缘分。
他的名字“蒙拉”——源自英语中Moonlight(月光)的谐音。小时候的他,更偏爱德彪西的《月光》,但随着阅历的增长,他更愿意让自己亲近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现在,美好的旋律虽然一直还能打动我,但是已经不是那么足够了。”在黄蒙拉看来,贝多芬的作品也许不如有些作曲家的音乐那么容易“上耳”,但这就是贝多芬——他不想用自己的作品去讨好听众,而是在等待真正懂他的人,“但你避开那些旋律的'诱惑'之后,你会发现朴实的力量更动人。”
文章插图
然而,一场音乐会连上两道贝多芬的“硬菜”,挑战不小。
作为当时最受瞩目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贝多芬虽然不精通小提琴的演奏,但对这件乐器充满敬意。作为其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不仅在篇幅上创造了同类体裁的纪录,也在乐思上兼备宽广视野和深邃情感,被认为是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富挑战性,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之一。
而《A大调第九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克鲁采”》,虽然只用了钢琴与小提琴两种乐器,却蕴含强大的戏剧性和音乐张力。尽管克鲁采本人认为作品难以理解并拒绝演奏,但有意思的是,如今人们知道这位演奏家,多半是因为贝多芬的这部作品。
为了和朋友们呈现一个不一样的贝多芬,他把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协奏曲“化大为小”,又将仅有钢琴伴奏的奏鸣曲“化小为大”,两者都将以小提琴独奏与弦乐协奏搭配的改编版亮相。
文章插图
早在2017年,黄蒙拉就在国内首度开创了用“弦乐四重奏”替代传统的“交响乐团”来合作小提琴协奏曲的全新形式,他希望以此来探索交响作品中隐含的室内乐因素。而“克鲁采”这首作品,他更是费尽心思,找到了小提琴演奏家丹尼尔·霍普与弦乐团合作过的版本。
“这首作品,我拿到分谱后,发现每一个声部演奏的难度都非常大。改编的作曲家不是简单地将奏鸣曲中的钢琴声部改编成弦乐版,而是真正意义上全新的创作”,黄蒙拉说。
【 小提琴协奏曲|在“贝多芬”刷屏古典圈的今年,他曾一度有些排斥】此番,黄蒙拉将这两部杰作并置,也希望借贝多芬的精神力量鼓舞更多人,义无反顾地追求梦想,表达真实的自我。
- 「古名琴系列」小提琴“格里蒙那人”,1715年
- 【古名琴系列】小提琴“格利蒙那人”,1715年
- “钢琴诗人”傅聪:贝多芬像杜甫,舒伯特像陶渊明
- 交响乐团只能演贝多芬莫扎特?在上海爱乐迎新音乐会,张艺、刘令飞破圈相遇
- 曹鹏:又和乐圣贝多芬“通电话”
- 从阿多诺论晚期贝多芬谈起
- 杰长老推荐唱片—钢琴和小提琴独奏曲及唱片十张(上)
- 中央音乐学院荣誉教授、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吉特里斯去世
- 好可惜,贝多芬唯一的歌剧没能来
- 《梨子小提琴》|耐耐老师讲故事 | qt:lev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