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霸|魏国能称霸中原百年,皆是因为有李悝的改革,他具体做了什么呢?

魏国能称霸中原百年,皆是因为有李悝的改革,他具体做了什么呢?
本期图文中,老龙打算给大家单独说一说战国时期魏国大臣李悝(kui奎)改革的历史故事。那么这位李悝是什么人呢?他又做过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曲看看吧!
 称霸|魏国能称霸中原百年,皆是因为有李悝的改革,他具体做了什么呢?
文章插图
01李悝概述,法家代表。
李悝(公元前455-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又叫李克,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据说李悝早年师从卜子夏,魏文侯以为相国,主持变法事宜。废除旧贵族特权,按能力和功劳大小选拔官吏;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在丰年时平价购买余粮,荒年时平价出售。变法后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他还汇集当时各国的法律编成《法经》,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但已失传。
李悝"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称霸|魏国能称霸中原百年,皆是因为有李悝的改革,他具体做了什么呢?
文章插图
02李悝相魏,实行改革。
李悝曾作过魏国的北地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继承和发扬了法家先驱的思想,总结了他们的历史经验。在相魏的10年中,他既得文侯的信任,又得到像卜子夏这样一批新兴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支持。所以他能卓有成效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
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
在经济方面,李悝提出了“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所谓“尽地力之教”,主要是破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自由开辟耕地,勤谨耕作,充分利用土地。如规定房前屋后要种植桑树,田地之间的埂子上要种蔬菜瓜果。为避免自然灾害对单一作物的影响,规定必须同时种上五谷杂粮。这都是为了尽一切可能增加农产品,防止自然灾害造成个体小农的贫困破产。
李悝看到春秋到战国初,刚刚发展起来的小农经济十分幼弱,如果不加扶持,遇到天灾人祸,就会破产。其后果必然是人民四处流亡,劳动力丧失,土地荒芜,国家赋税无从收取,国库空虚,从而酿成盗贼”四起,威胁新兴的封建统治。
 称霸|魏国能称霸中原百年,皆是因为有李悝的改革,他具体做了什么呢?
文章插图
03实行平籴法,魏国富民强
为要解决这个矛盾,李悝一面采取“尽地力之教”,一面又实行了“平籴法”。“平籴法”和“尽地力”互为补充,从不同的角度,促使农民勤于耕垦。
据《汉书·食货志》讲,李悝认为“籴甚贵则伤民,甚贱则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粮食价格贵了人民买不起,价格贱了农民太吃亏。人民买不起吃的,就会到处逃散求生活;农民吃亏太大,又影响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对国家也没有好处。为了使政治稳定,就得使人民生活安定,而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把他们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平籴法”就是这个目的。李悝的具体做法是:当收成时,农民交纳什一之税,留下自用的粮食外,其余的粮食由政府按定价收购。待到荒年饥馑的时候,又由政府平价粜出。这样不仅可以防止“饥馑水旱”,还由于籴粜价格由政府统规定,免除了商贾囤积居奇,从中牟取暴利,自然可以荒年缺粮食之时,保持粮价稳定。这样一来就“使民无伤而农益劝”(《汉书·食货志》),人民生活安定,政府财政收入也有了保证,从而达到国富民强,使魏国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发展。
 称霸|魏国能称霸中原百年,皆是因为有李悝的改革,他具体做了什么呢?
文章插图
称霸|魏国能称霸中原百年,皆是因为有李悝的改革,他具体做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