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红楼梦也谈“文死谏,武死战”

喜欢小编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想分享的资讯,欢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感觉小编分享的资讯不好,影响了你的好心情,同样欢迎下方留言,吐槽,指出小编的不足哦!假如有一天小编停止了写文章,你会不会发现并怀念看我的文章的日子?
 红楼梦|红楼梦也谈“文死谏,武死战”
文章插图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里,有一段非常让人费解的话。“人谁不死,只要死得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这段话是贾宝玉说的。不喜欢贾宝玉的人觉得这是贾宝玉幼稚粗浅的言论。贾宝玉胸无大志,不懂仁人志士坚持气节,敢于挑战君主专权的勇气,不具备勇担道义的精神,只知道独善其身,明哲保身,浑浑噩噩。但是这段话其实具有辩证思维。贾宝玉知道,忠臣死谏是因为出现了昏君。既然是昏君,那么一定是不能纳谏的。那些正直勇敢的大臣,为了国家大事,就直言进谏,本来没有错。儒家的最高理想就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但是如果君主听得进去,需要大臣以死相逼吗?著名的忠烈义士比干不就被商纣王挖了心吗?结果是,商纣王成了臭名昭著的昏君,比干倒是名垂千古。屈原一片忠心,告诫楚怀王不可轻信秦国,结果楚怀王不听,流放了屈原。屈原以死殉国,死前写下《离骚》。《离骚》感人肺腑,结果楚国还是亡了。到了清代,皇帝乾钢独断,根本不听大臣劝谏,大臣只是执行者,而不是思考者。这样一来,君权是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里了,但是国家大事就是皇帝一个人在思考。所以,与其说曹雪芹这是在批评那些“胡弹乱劝”的大臣,不如说这是曹雪芹在用激愤的反语抨击君主专权,抨击等级制度,抨击对言论自由的打压。因为结果就是,那些忠义之士是白白送死。大臣自然可以进谏,身为言官,自然理应进谏。但是要遇到一个胸怀宽广的好皇帝才能奏效。或者,用委婉的方式,对帝王循循善诱,或者,用滑稽含蓄的方式启发陛下。总之,别送死啊。
 红楼梦|红楼梦也谈“文死谏,武死战”
文章插图
军人的最高理想是马革裹尸,战死疆场,为国捐躯,这样也没错。但是如果皇帝是一个穷兵黩武的皇帝呢?皇帝为了个人的名声,开疆拓土,不顾百姓死活。那么,有必要战死疆场吗?比如,《兵车行》就是抨击唐玄宗的穷兵黩武政策。当然,有敌国军队袭来,军人应该保土安民。豪杰之士如果生逢乱世,想要完成大一统,也必须靠军事手段。但是前提是打胜仗啊,军人不是上战场去送死的。三国之时著名的军事家诸葛孔明,具有雄才大略,他之所以能够名留青史,不仅是因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是因为他屡出奇谋,纵横捭阖的智慧。他指挥的战役,常常是以少胜多。而且,打仗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的结果不是杀死多少敌人,而是以精良的装备,威武的气势震慑敌人,让他们不敢进犯。更高的境界是让外交官凭借三寸不乱之舌,阻止战争。孔子等人就曾经做出过这样的义举。毕竟,战争带来的是杀戮,是对和平生活的破坏。而且,贾宝玉立论的基础是承认这些人是大丈夫,是为名节而死。这些人既然是大丈夫,那么他们的生命就是很宝贵的。这些人死了,朝廷就少了一个忠君体国的士大夫。君王的名声会变差,朝廷的风气会变差。愿意为国捐躯的武将死了,朝廷就少了一个血气方刚的战士,将来敌人打来了,谁来指挥作战呢?所以,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是正直的,就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不应该因为一时冲动,为了道义慨然赴死。这些人死了,结果是亲者痛,仇者快。贾宝玉是一个性格十分柔弱,十分温润的人。他对于杀身成仁是不认可的。认为这是一种把道义置身于个人生死之外的做法。而贾宝玉深受老庄思想影响,认为保全性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处于“末世”的曹雪芹,更是对辅国治民之事心寒了。他的家族因为不被皇帝所容,被抄家了。他无法参加科举,也就谈不上进谏了。这也是他自我开解的说辞吧。我们再来看贾宝玉的论述,“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就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污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瑕疵,他就胡弹乱劝,只顾邀他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拼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几万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不知大义”。这段话更让人费解了。贾宝玉表面上是在宣扬君权至上。但是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朝廷如果是受命于天,就应该实行仁政。如果皇帝昏庸,不施仁政,不辨忠奸,那么就是天道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