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杂谈 | 曹操不称帝

文/于永军 图/王恒
孙权|杂谈 | 曹操不称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拥有皇帝实权 , 却不登皇帝大位 , 曹操可谓千古奇葩 。建安二十五年 , 曹操临死前几个月 , 孙权因夺荆州、杀关羽 , 与蜀交恶 , 不得不向曹操示好 。孙权遣使上书曹操称臣 , 建议他“早正大位” , 曹操“观毕大笑”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断然拒绝了孙权的建议 。最终 , 曹操一生未称帝 。
曹操为何不称帝?是内心不想吗?当然不是 。建安十年 , 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 , 霸业已臻建成 。不久 , 已五十有三的曹操写下了一首《龟虽寿》言志 , 其中这样写道:“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虽然拥有最高权力却又没有坐上龙墩的曹操 , 这个“千里志”和“壮心”会是什么 , 明眼人一想就明白 。难道是曹操怕背乱臣贼子的骂名而不敢上位吗?显然也不是 。想一想他当年杀吕伯奢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 , 休叫天下人负我”的狂妄 , 再想一想他借衣带诏杀董承、王子服等全家老少七百余口的残忍以及命人勒死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之决绝 , 说明他并不在乎被世人唾骂 。
那么 , 接下来原因只有一个:“非不为也 , 实不能也 。”亦即是当时的客观条件制约了曹操的称帝欲望 。
首先 , 就天下形势分析 , 当时虽然曹操已取得了对汉室的绝对控制权、雄霸一方 , 但其势力仍然局限于北方 , 东南的孙权、西南的刘备亦非等闲之辈 , 他如果废帝自立 , 多年苦心经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绝对优势将荡然无存 , 进而陷入政治和道德上的被动 , 给对手以率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的口实 , 引发空前惨烈的激战 , 董卓就是前车之辙 。
其次 , 由内部情势分析 , 曹魏政权中认识并不统一 , 首席谋士、对其最忠心耿耿的荀彧、荀攸叔侄 , 连他称王都持反对态度 , 更遑论称帝 。建安二十三年 , 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发动叛乱 , 魏讽联合长乐卫尉陈祎袭击魏都邺城等 , 证明心存汉室者仍然是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 。
再次 , 由自身能力分析 , 曹操为人讲求实际 , 实权与虚名孰重孰轻他心里明镜似的 , 从乱世中一路走来 , 他靠的绝不只是雄心壮志 , 更多的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作派 。称帝不过是多得了个名号 , 而天子诏令由他口授 , 朝廷政策由他制定 , 官员任命由他授意 , 这一切足以证明他名为丞相实乃皇帝 。弄个皇帝名号 , 不仅不能锦上添花 , 反而可能因此而遭落井下石之罪 , 要它何用?
于是 , 曹操便有了“苟天命在孤 , 孤为周文王矣”的自白 , 半真半假地当起了不夺帝位而拥帝权、既捞名声又得实惠的“周文王” , 后来人更是称其为奸雄 。此乃曹操的精明之处 , 也是最厉害之处 。
通常 , 人心中都有痒处 , 一旦被别有用心者瞅准 , 中招者往往十有八九 , 尤其是手握重权在位子上待久了 , 由于权力满足欲望的便利 , 加上周围人心理上的抚摸 , 往往会失去自我感觉 , 生发出种种“行恣睢之心” , 这是一点不奇怪的事 。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的“长生”美梦 , 刘宏、刘骜、高洋、杨广等人的“荒淫”闹剧 , 都属于此类 。
联想到现代一些落马官员 , 他们卖官鬻爵、贪赃枉法、贪婪无度 , 尽管都有着各自的腐败轨迹 , 但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心中痒处被人挠中 , 忘乎所以、乐此不疲 , 于是就有了官员“59岁”现象 , 就有了“退休腐不休”的“余震” 。相比之下 , 被孙权挠中了“皇帝痒” , 曹操却一笑拒之 , 而且一直保持清醒到最后一刻 , 确实是不容易的 。
孙权|杂谈 | 曹操不称帝】乾坤已非昨日 。现代领导当然不能学半真半假的奸雄 , 更不可为非作歹 ,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手莫伸 , 伸手必被捉” , 党纪国法悬在面前 , 容不得任何人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