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巾帼英雄。著名的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就描写了一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女英雄木兰。明清以来,中国的小说、评书、戏曲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女将。如《三国演义》里的孙尚香、《水浒传》中的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岳飞传》里的梁红玉,另外还有陶三春、樊梨花等等。最典型的要数杨家将,佘赛花、穆桂英,十二寡妇征西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在近些年的国产古装影视剧中,除去那些翻拍传统故事的不说,全新虚构的故事里,也出现了许多女将军形象,如《墨攻》里范冰冰饰演的逸悦、《战国》里景甜饰演的田夕、《琅琊榜》里刘涛饰演的霓凰郡主、《长城》里景甜饰演的林梅。
文章插图
那么,中国古代女将军真的很多吗?多乎哉?不多也。中国古代是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女人没有继承权,如果不是以太后、皇后之类的身份,是很难进入权力中枢的。除了极个别的情况,普通女人是无法参政的,做一般的文官都没戏,更不要说领兵打仗了。所以《墨攻》、《战国》的女主角继承了父亲的将军之位,那是不可能的。而《长城》里张涵予临死之前把殿帅之位私相授受给年轻的林梅,并获得诸将的一致认可,则更加荒唐。且不说当时男尊女卑的观念,边疆统帅的任免,当然要通过皇帝下命令,除非边将本人是藩镇割据的一方雄主,享有事实上的独立权力。而《长城》的剧情里,显然不是这种政治结构,皇帝对于长城守军还是有着绝对的控制权的。
文章插图
所以,在古代战争之中,女性直接参与的程度是很小的。之所以要在故事里加进这么多的女将军,原因有二:一,避免和尚戏。读者、观众里面,有一半是女性,另一半男性之中也有许多喜欢看爱情戏的。如果历史戏里全都是清一色的大老爷们,就会被称作“和尚戏”,市场、受众会大为缩小,票房、收视率堪忧。所以必须增加女性角色作为调剂。二,可能为了捧角,故意设置一个戏份很强的女性角色,让她能够在戏里充分地出风头。至于是否符合历史真实,逻辑上是否可靠,那是次要的了。
文章插图
木兰只是一首诗歌中的人物,并不见于正式史籍,而且诗中也没有说她姓花。历史上也压根就没有杨门女将这回事。只有佘太君有个原型,是杨业的夫人折氏,并非女将。陶三春、樊梨花之类,也是查无此人。孙权的妹妹喜欢舞刀弄剑,韩世忠的老婆梁氏也在战争中发挥过一点作用,但都算不上是真正的将军。她们的事迹都被小说戏文夸大了。不过,虽然少,中国古代还是出过一些著名女将的。下面就简单介绍几位。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女将是商朝的妇好。她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曾经多次率兵出征,每次都取胜而归。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出征羌方,军队达到13000人,这在商朝是出兵的最高纪录。在她死后,武丁非常伤心,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妇好墓于1976年在安阳殷墟小屯村西北被发现,保存完整,未遭破坏,出土了许多绝世珍宝。
文章插图
(安阳殷墟妇好墓前的雕像。)唐平阳昭公主,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李世民的嫡亲同母姐妹,被李渊嫁给爱将柴绍为妻。617年,李渊在晋阳准备起兵,李氏与柴绍当时还在长安,两人商量之后,柴绍从小道奔太原,而李氏则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家庄园,变卖产业,招兵买马,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李渊起兵之后,李氏也起兵响应,在关中一带占据了一块地盘。她申明法令,禁止部下侵掠百姓,所以远近各种力量都来投奔她,几个月就得兵七万人。李渊听到自己的三女儿这么能干,非常高兴。后来李世民军渡过黄河,李氏与他会师于渭北。她的丈夫柴绍也在李世民军中。此时夫妻各自掌握大军,各置幕府,平分秋色。因为李氏是女将,所以唐营中把她部下的军队号为“娘子军”。攻克长安之后,李渊称帝,封三女儿为平阳公主。后来公主率军镇守山西的苇泽关,以捍卫唐朝的北境安全,故此关后来就被改名为“娘子关”。可惜平阳公主活得不长,在数年之后的623年就英年早逝了,谥号为“昭”。李渊以隆重的军礼安葬了她。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举殡的女子。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这位将军的陵墓里发现怪酒器,不仅模样诡异,而且来路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