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文章插图
看到这首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是苏东坡在中秋这天与朋友通宵把酒言欢后趁着酩酊大醉而写下的千古名篇,不得不佩服这位大文豪,如今大部分人在大醉后都是发酒疯,他却能独树一帜,不愧是宋词第一人。再过两天便是中秋了,相信很多小伙伴也会在这个小长假里与亲朋与好友欢饮达旦了,但切记不要贪杯哦,倒是指点江山的恢宏场面恐怕就要笑到国庆了。中秋作为我们的传统节日,在古代可不仅仅是吃个月饼这么简单。对于古人来说,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走亲访友亦或者是亲朋迎门都是相当的讲究,也因此有很多忌讳。中秋也不例外,民间有句俗语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便是当时民间最为重视一种。
文章插图
前半句说的拜月其实指的是我们由来已久的七夕节,传说这天是我们熟知的牛郎织女鹊桥相见的日子,这一年见一次的异地恋确实来之不易,为了歌颂这对天涯海角矢志不渝的患难夫妻,所以又叫做“女儿节”或着“乞巧节”。和我们现在过情人节完全是两码事,当晚,女孩子都会在阳台或者院子,焚香燃烛并摆满了水果糕点等特殊的贡品,以此表达自己的诚意,向月神祈福。想象那个画面,还是非常唯美的。
文章插图
不过这拜月的习俗就没男子什么事了,主要是因为古人认为月神为女神,五行为水,属性为阴。除了上古月神望舒以外,人们通常说的月神大多都是指嫦娥,因为她作为后羿的妻子,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不死药而背叛了后羿,所以才有了后世祭月时,男子不行叩拜之礼,反之则有亵渎神灵之嫌。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比较单纯说是因为月神属阴,加上月神嫦娥本身也是女性,男子叩拜多少有些于礼不合,笔者还是觉得后面这种单纯的说法比较靠谱。
文章插图
相反的,“女不祭灶”就好理解了,同样是因为大多认为灶属阳,灶神属火,是真正意义上的男神。这和我们现在所喊的男神有本质区别,女子祭拜男神同样于礼不合,所以祭灶在古代历来就没有女子啥事。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灶神是男是女一直都争议,一种说法认为灶神就是火神祝融的化身。而他经常化身成小白脸,试想一个女子祭拜这样的神显然让人无法接受。第二种说法说灶神是一个头上挽髻妇女或者女性,“著赤衣,状如美女”。第三种说法说是隋朝杜台卿在他的《玉烛宝典》里引用了《灶书》里的一句话话“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说其是一对夫妻神,这样看来,可能后来“女不祭灶”是因灶母担心灶公有外遇,而闹出的“妻管严”风俗。
文章插图
无论月神和灶神到底是何方神圣,俗语的含义说到底就是为了避嫌,从字面意思也能感受到,月神偏柔更符合女子,灶神偏阳更符合男性。古时候注重阴阳与礼法,尤其是祭祀等重大事情上是丝毫都不能马虎的。常有人说现在过节也只是为了传承而传承了,早已经剩皮不剩肉了。但是如果真按古代的方式来,恐怕又要抱怨繁文缛节等等了。
【 道理|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古人中秋禁忌有道理吗?】笔者最后在此提前祝各位:中秋快乐,月圆人圆。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
- 俗语“人过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个地方?古人的经验之谈
- 2021年是辛丑无春年,俗语“牛遇寡妇,十栏九空”,啥意思?
- 俗语“说曹操,曹操到”,下半句鲜为人知,却也无人敢提
- 俗语中的四大嫩,四大蔫,和四大紧,四大松都是什么
- 人死后为何一定要停尸三日?这并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学道理
- 农村俗语“三九冰上走,过年露一手”,什么意思?道理在哪?
- 俗语“四十莫管两事,五十莫管两人”,老祖宗的忠告,受用无穷
- 农村俗语“五羊六马,死了别剐”,老一辈人的告诫!
- 农村俗语“色字头上一把刀”,下半句才最精辟,却鲜有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