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枫林路,看看“急支糖浆爷爷”的一生

他以“肾”为关键点 , 开启了对中医脏象学说的发展性研究 , 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重要开拓者 , 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脏象学说和病证关系研究的核心开创者 。
他在行医过程中博采众长 , 触类旁通 , 整理出诸多中医治病的原则;在对肾病的研究中总结出“同病异治 , 异病同治”的论点 , 以此作为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结合的突破口 , 并通过一步步的深入思考与扎实研究 , 为中西医结合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
他留下的“财富”中 , 中最家喻户晓的 , 是其领衔发明的“急支糖浆” 。 为此 , 他也被称为“急支糖浆爷爷” 。
去枫林路,看看“急支糖浆爷爷”的一生文章插图
12月16日上午 , 沈自尹中西医结合展厅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揭幕 。 他的学生、同事 , 他曾经治愈的病人、病人家属 , 都来看这位“急支糖浆爷爷”的人生 。
“我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最初并非自觉”
沈自尹(1928-2019)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 。 1952年7月毕业于原上海第一医学院 。 2019年沈自尹院士因病过世后 , 其女儿沈蔚女士代表家人将院士史料悉数捐赠给医科馆收藏、展览 , 以激励后辈医学同仁 , 并向大众普及中西医结合事业 , 沈自尹中西医结合展厅因此而建 。 复旦大学先后数次分批接收了沈自尹院士家属捐赠的奖状、证书、手稿与生前使用过的实物史料共975件 。 这其中就有程十发先生和赵朴初先生赠送给沈自尹院士的两幅书画作品 , 由沈院士夫人赵馨荷女士捐赠 , 价值不可估量 , 弥足珍贵 。
“我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最初并非自觉 , 但一旦自觉了 , 就抓住不放 , 进行长期的积累 , 这大概是因为我处事有一定的毅力 , 坚持就来自毅力 。 ”沈自尹院士生前曾这样描述他的科研人生 。
中医启蒙之路 , 他听从老师指导 ,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开始一本本啃起 。 在生前为恩师姜春华著作《中医与科学》所作的序言中 , 沈自尹这样回忆自己的中医修习经历——“学《伤寒论》花了较多的时间 , 不死背条文 , 而是理解其精髓 , 即辩证论治的规律 , 从这些繁复的条文比较中得以升华……自学《外台秘要》《千金方》 , 对每一门病症的用药加以归纳 , 从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药中求实效……”
去枫林路,看看“急支糖浆爷爷”的一生文章插图
一边系统学习中医理论 , 一边跟随老师临诊 。 他发现 , 治疗同一个哮喘患者 , 根据发病的季节、体质的改变 , 诱发因素的不同 , 姜春华采取了四种完全不同的处方 , 又发现 , 疟疾、痢疾、哮喘、乳糜尿等于西医而言完全不同的病 , 在某阶段有“气虚”表现时 , 补气的同一处方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在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把手传授中 , 姜春华“在治病用方时不拘一格 , 以及治疗上具有魄力的风格” , 不但让他树立了学习中医的信心 , 而且对他日后迈向“学贯中西”之路起到了关键而深远的影响 。 由于对中医的发扬与贡献 , 1959年2月 , 师徒二人共同获得“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金质奖章 。
如今 , 这枚奖章便陈列在展厅的通柜里 , 陪伴着它的还有恩师姜春华写来的书信和赠送的书籍 , 静静地述说着沈自尹的中医启蒙之路 。
最为人所知的是“急支糖浆”
进入展厅 , 映入眼帘的是沈自尹院士生前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办公室所用的书桌和座椅 , 桌上的传真机、老式台灯、笔筒以及装饰盆花均按照他生前使用的原样布置 , 右边的书架上摆放着他生前的部分藏书……沈自尹中西医结合展厅位于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6楼西南侧 , 展厅面积约100平方米 , 通过332件实物与68张照片生动展现了沈自尹院士勤勤恳恳科研、兢兢业业育人、踏踏实实奋斗的一生 。 展厅分“启”“研”“誉”“仁”“家”五个主题 , 从成长经历与医学启蒙、研究方向与学术贡献、所获奖项与主要荣誉、身正为范与仁心仁术、家庭生活与个人风采等方面 , 勾勒出沈自尹从青年学子成长为学贯中西的中科院院士的奋斗足迹 , 折射出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的传承史和发扬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