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前|解密上山文化:一万年前谁种稻( 二 )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教授傅稻镰(Dorian Fuller)在了解到上山考古的收获后,兴奋地作出判断:“长江下游的定居时代无疑从上山文化开始,此后的持续发展,最终催生了文明。”他感慨说,同旧石器社群相比,上山文化聚落的规模有了飞跃式的升级,这样的人口长久聚居,有理由相信可以促生新的社会组织形态。
“耕作和定居,既是栽培稻驯化的前提,也是稻作农业社会形成的先决条件。因此,上山文化可以视为稻作农业社会的一个起点。”赵志军说。
最早烧制彩陶的人
在桥头遗址,多件精美的彩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大家普遍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应当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这是独树一帜的彩陶。”中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张居中注意到彩陶上的太阳纹符号,它在中国东部地区分布非常广,最北可见于山东大汶口遗址。“这不会是人们随意的绘画,可能有太阳崇拜的意涵,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
另一件彩陶上形似八卦的白色线条,在面世后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张居中认为,是不是八卦另当别论,但是,它与先秦时期的数画现象、卦象文字和占卜文化间的关系需要高度重视。“彩陶、定居、水稻、太阳纹、数画……这说明上山先民不是‘野人’,上山文化是有来路可寻的。”
万年前|解密上山文化:一万年前谁种稻】彩陶文化的发现,让学者们对上山文化的壮阔图景有了更多遐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教授当年曾为上山夹炭陶测年,她认为,上山文化对理解人类社会的新石器转型具有“界标”意义。
“新石器考古有两大课题,始于农业起源,归于文明起源。”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赵辉认为,上山文化研究要有大格局,下一步应该对它的聚落和社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于刚刚揭开面纱的许多上山文化遗址而言,重要的是保护与发掘并举,让上山文化带着无尽奥秘与今天的世界和谐共处,成为这片土地宝贵的文化遗产、不灭的文化记忆。(采访人员 冯源)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