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聚才不易,驭才更难:秦始皇不死,赵高和李斯依然会效犬马之劳( 二 )


从商鞅变法起 , 秦国开始建立一套完整的以能力和贡献为核心的人才激励政策和行动机制 。最重要的是军功授爵制 , 英雄不问出身 , 国别、年龄、民族、贫富、贵贱、职业等皆不是问题和门槛 , 只要肯于为秦国效力 , 一切都不设限 , 都给其一方舞台 , 让其淋漓尽致地施展才华 , 变相马为赛马 , 能获取多大的功名利禄 , 全凭你的本事和累功 , 真正做到了有能力和贡献 , 就有相应的地位和物质回报 。而这一切都可以量化 , 透明真实 , 没有猫腻 , 让人心服口服 , 无法抱怨 。秦廷满朝文武和诸生 , 没有关系型、安置型、照顾型、忽悠型、平庸型、裙带型者 , 健康而有序的社会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 使秦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
秦朝|聚才不易,驭才更难:秦始皇不死,赵高和李斯依然会效犬马之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聚才不易 , 驭才更难 。人才者 , 若德之不修 , 则难驾驭 , 驾驭不了 , 负作用会更大 。让缺德之才忠心耿耿 , 始终释放正能量 , 绝不是一味地宠惯、一味地宽容、一味地给其高官厚禄那么简单 , 弄不好会祸国殃民、弑君篡位 , 因为欲壑难填 , 永无满足 。《群书治要?淮南子》曰:“天下之物 , 莫凶于鸩毒 , 然而良医橐而藏之 , 有所用也 。”由此说来 , 驭才有方是一种大智慧、大能力 。秦始皇不仅能聚才 , 而且也善于驾驭人才 。
李斯才胜于德 。他那篇以客卿身份呈给嬴政的《谏逐客书》 , 文采斐然 , 说理透彻 , 极富感染力 , 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净手焚香品读不辍;其隶书写体《仓颉篇》亦如荆山之玉、灵蛇之珠 , 曾为秦汉人藏之深阁 , 奉为圭臬 。他献离间计:“诸侯名士可以下财者(接受其贿赂) , 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 离其君臣之计 , 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 。”进一步分化瓦解了抗秦力量 , 戕害了抗秦的顶尖军事人才 , 加速了东方六国的灭亡;他精通法律 , 商鞅变法 , 李斯定法 , 百代皆行秦政法;他对秦国以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为主要标志的制度整合、文化整合 , 多有助益 。在秦始皇时期 , 李斯这个想成为仓鼠的缺德之才 , 还是忠君爱国、敬业有为的 。然而 , 盘圆水圆 , 盂方水方 。失去了秦始皇驭人的缰绳 , 他就遗臭金石了 。秦始皇死后 , 他立身无本 , 贪恋权力 , 罔顾忠义 , 苟合赵高 , 掀起滔天恶浪;他做人无基 , 投机善变 , 面临失势 , 在秦二世面前 , 先义正严辞 , 后摇尾乞怜 , 助推胡亥厉行督责 , 残贼天下 , 最终被赵高玩于股掌 , 受尽残忍的酷刑而死 。
赵高亦然 。秦始皇耳闻目睹赵高擅长书法、精通法律 , 勤奋有为 , 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 , 掌管皇帝车舆 , 还让他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法律 。赵高能赢得秦始皇的信任 , 一定是他忠于秦始皇 , 而且很敬业 , 办事妥帖 , 因为秦始皇讨厌平庸无能者 , 想在他身边滥竽充数 , 根本不可能 。史书说赵高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 , 很快博得了秦始皇和胡亥的赏识与信任 , 那是根据赵高后来的表现揣测出来的 。秦始皇在世 , 赵高恐怕连谋君害国的闪念都不会有 , 唯有卑躬行事 , 为君王和国家效力 。这体现了秦始皇高超的驭人艺术和能力 。
识才讲究的是察其德才兼备者 , 才突出的是能力 , 德强调的是品质 , 两者的关系是 , 才者德之资也 , 德者才之帅也 。谁都知道“篡臣必危” , 缺德之才的破坏力很大 , 但察之不易 , 正如夜间人们都在闭眼睡觉 , 不到天亮起床时 , 看不出谁是瞎子 , 可往往知道谁是瞎子后为时晚矣 。
我们对人性不能估计过高 , 对人性不要抱怨 , 更不要试图改变 。树倒猢狲散 , 大难临头各自飞 , 是正常现象 。只有少数人 , 激励和凝聚他们不主要靠钱 , 而主要靠事业 , 是一起做大事的苦与乐 , 是一起做大事的成就感 , 是长期一起做大事的兄弟情和温暖感 。如此看来 , 提高驭才制才的能力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