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林先生|齐鲁文化·走过荆棘的旅程(三十六)

本专栏将连载张书林先生的长篇小说《走过荆棘的旅程》。
 张书林先生|齐鲁文化·走过荆棘的旅程(三十六)
文章插图
ShapeCreated with Sketch.查看图片张书林先生,山东平度人,青岛市作协会员,平度市作协副主席,平度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自幼热爱文学。往来于奥克兰与齐鲁大地,致力于推广齐鲁文化艺术。
本专栏“齐鲁文化·走过荆棘的旅程”将连载张书林先生的长篇小说《走过荆棘的旅程》。
【接上期《齐鲁文化·走过荆棘的旅程(三十五)》】
第二天,我推着母亲去了城关革委会,当时革委会领导张喜文、助理赵明理等亲自接待了我们。当我把我们的情况和请求重复说了一遍后,张助理开门见山,一口回绝:“这怎么能行呢?你这种情况村里已经汇报过了,你们回来落户肯定是不行的,咱没有这个政策。如果你们有自己的房子证明材料,或者你们想把房子卖了,让村里帮帮忙,调解调解也许还可能办得到。”
我们缠了一天,最后张助理见拗不过我们,只好说:“你们这个情况,我们回头再跟领导说一下,以后再开会研究研究吧!”
我们无奈地回到住所,天一亮,我只好推着母亲回到了韩丘村的舅舅家。当我推着母亲往返第七次后,革委会终于同意,暂时先安排我们住在生产技术队的仓库里。
这间仓库在当时国防路南(今平度市青岛路)的一个旷阔的田野里,整间仓库实际上就是一个简陋的场院屋,仓库封闭性能不好,冬天透风,夏天漏雨;仓库里面一片漆黑,如果不掌煤油灯,简直伸手不见五指,这对人的视力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不过,全家人能有个独立的落脚地,不用再给舅舅家添麻烦,我们已经很知足了。
推开仓库的小门,左边是一个用土坯围起来空荡荡的粮仓,约一米五高,像一个张得极大的嘴巴,嘴巴里面横斜着木头、砖瓦,可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恐怖,有时我们也攀着石头、木头跑到里面玩耍;右边是一间小屋子,因为要住人,我就在西边这间屋子里搭了一个火炕,在炕前垒了一个土灶台,技术队的一个同志帮忙从上面安上一口铁锅,这口铁锅还是周边好心的村民送来的。当时,我们几乎什么家当都没有,全家所有的家当就只有两床旧被子、一床褥子和几件破旧的衣服。舅舅开始也常来看望我们,细心周到的李书记还让一个老保管员兰明同志为我们送来一袋子玉米面、一捆白面条、几副碗筷和简单的炊事工具。我们全家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千恩万谢。我的弟弟每天都从野外拾草、捡树枝以供烧火,还帮着我做饭。
有一天,李书记和我说:“孩子,村里的照顾必定有限,这样下去也不是个长久的办法。你们落户和房子被占用这两个事情,你们一定要自己再跑一跑,必要时再和你母亲去县信访办催一催。”
这些话我听在耳朵里,暖在心里。对我们这些一贫二穷,没有背景,没有人脉的“外来庄户”来说,这是一位多么朴实、无私、细心、善良的好书记啊!
九、再挣扎,也要供你们读书
有了自己的住处,接下来就要考虑弟弟们上学读书的事情了。在珠宝沟的时候,我的三弟书良就表现出过人的读书才华,常常被老师当作模范生来教导全校的学生,书良读书,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我的小弟书森虽然还没有上过学,但我和三弟曾经拿小学的题目考过他,发现还没有进过一天校门的小弟,竟然已经达到了小学二年级的水平,原来在母亲的教导下,在哥哥们的耳濡目染中,我的小弟悄悄地学习着,真是一块读书的好料,当然也不能荒废。主意已定,我就来到村大队,找到李书记,把自己想让两个弟弟读书的想法跟他说了说,李书记连连夸赞我们有志气,并马上帮我们联系村里的小学和初中。为了积攒学费和药费,减轻家里的负担,李书记还让我到村生产大队技术队上班。
一个月后,在李书记的牵头下,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以及社会好心人士的资助下,我的两个弟弟都能去上学了。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两个弟弟的时候,他们都乐得手舞足蹈。过了一会儿,三弟书良安静下来,小弟不知道三哥为什么突然不高兴了,他也安静下来,一脸纳闷地看着三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