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皇帝也爱中国跤,秦二世看摔跤不见宰相


 皇帝|皇帝也爱中国跤,秦二世看摔跤不见宰相
文章插图
当今中国体坛,有一个不起眼、甚至一度几乎被忘记了的项目,但正是这个项目,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一直伴随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这个项目就是中国跤术。
 皇帝|皇帝也爱中国跤,秦二世看摔跤不见宰相
文章插图
现代中国跤术传说跤术诞生于距今四千多年的黄帝时期。殷商时代,龟甲上的象形文字中已有“角”“抵”“跤”“力”“搏”字的原始雏形。角力在周朝已作为军队练兵的重要手段,到春秋后期和战国时代,军队和民间都已有角力比赛。从秦建立大一统王朝起,跤术曾有过很多名称,从角力、角抵、手搏、相搏、相辟、相攒、校力、相贯、争交、相扑、布库、善扑等,到摔角、摔跤,再到中国式摔跤,经过中华多个民族传承、融合、改造、扬弃,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竞技体育项目。
 皇帝|皇帝也爱中国跤,秦二世看摔跤不见宰相
文章插图
秦始皇帝陵出土角抵俑及铜鼎考中国跤术史上第一个皇帝跤迷出现在秦朝,并不仅仅在于皇帝的称谓到秦朝才首次出现,更在于跤术的表演和娱乐功能到秦朝时已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汉书·刑法志》的一段话记述了战国时期跤术的发展变化:“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于淫乐中矣。”“戏乐”“夸视”道出了跤术功能在战国时就发生了转变。如果说,《礼记·月令》记载的“(孟冬之月)(周)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即角抵)”,说明春秋时期的角力仅属于军人练兵的内容,那么,经过了战国时期用于“戏乐”,到秦朝时才呈现“先王之礼没于淫乐中”。此时,跤术的表演和娱乐功能已经远比练兵更受重视。跤术史上第一个皇帝跤迷——秦二世胡亥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史记·李斯列传》云:“是时二世(胡亥)在甘泉(宫),方做角抵优俳之观。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言赵高之短……”宰相李斯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居功至伟,后“听(赵)高邪说,废適立庶”,扶胡亥当了皇帝。如此重要且帮自己登上帝位的大臣求见,自然有事关大局的要事,而胡亥居然闭门不见,不见的原因竟然是看角抵和杂戏表演。可以想见,此事固然与胡亥当皇帝后“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有关,但是,能让他拒见宰相,角抵等表演无疑是十分精彩、引人入胜的。
 皇帝|皇帝也爱中国跤,秦二世看摔跤不见宰相
文章插图
胡亥爱看的角抵,显然已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这要感谢其父始皇帝嬴政。《文献通考》记载:“秦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县兵器聚之咸阳,销为钟鐻,讲武之礼,罢为角抵。”另一些古籍中也有关于角抵的记载,如“车同轨,书同文,昝兵凶,兴角力,盖一名曰角抵”。获得国家统一命名,为跤术的普及和竞技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跤术在秦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作战技术手段、高级侍卫技术、宫廷娱乐和重大节日表演及民间搏击比赛的重要内容,显然已拥有很高的地位,在军事、政治、文化、娱乐、体育等不同的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皇帝|皇帝也爱中国跤,秦二世看摔跤不见宰相
文章插图
现代中国跤术成为重要的体育竞技项目秦时的角抵是怎样的模式?1975年在湖北江陵县凤凰山发掘的一座秦墓中出土木篦上的漆画,据说是公元前208年的跤术史料,这正是胡亥在位之时,应该可以作为司马迁所述内容的佐证。漆画上有三名男子,装束相同,都是赤裸上身,穿三角短裤,腰系长带,左边站立者做手势,应是裁判,右边的两名男子相向而扑,气氛紧张。漆画上方悬挂帷幕的飘带垂下,表明比赛场地在舞台上,很可能就是在宫廷内表演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