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两宋时期浙江保存最完好、布局最清晰的窑炉遗迹在台州这个地方

沙埠窑衔接浙江青瓷的两大巨头
——越窑和龙泉窑
在南方青瓷研究
甚至在中国陶瓷史研究中
均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12月16日)下午
黄岩区沙埠窑考古发掘成果
新闻发布会召开
 遗迹|两宋时期浙江保存最完好、布局最清晰的窑炉遗迹在台州这个地方
文章插图
竹家岭窑址和凤凰山窑址窑炉区域内均揭露出规模庞大的龙窑窑炉。其中竹家岭窑址窑炉遗迹为浙江地区目前已发掘的两宋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为清晰的窑炉遗迹。
 遗迹|两宋时期浙江保存最完好、布局最清晰的窑炉遗迹在台州这个地方
文章插图
龙窑窑炉
竹家岭窑址窑炉斜长72.32米,由窑前操作间、火门、火膛、窑室、窑门、排烟室及窑床两侧的柱础石、护墙等部位构成。
 遗迹|两宋时期浙江保存最完好、布局最清晰的窑炉遗迹在台州这个地方
文章插图
排烟室(局部)
 遗迹|两宋时期浙江保存最完好、布局最清晰的窑炉遗迹在台州这个地方
文章插图
遗迹|两宋时期浙江保存最完好、布局最清晰的窑炉遗迹在台州这个地方】东壁剖面图
竹家岭窑址和凤凰山窑址废品堆积区揭露出丰厚的地层堆积,出土了大量瓷器和窑具标本,基本构建起沙埠青瓷北宋中期至南宋早期的年代序列,为探索沙埠窑址产品结构、生产年代、窑业生产技术等方面问题提供了充分资料。
结合竹家岭窑址和凤凰山窑址废品堆积区地层堆积情况,整个窑业生产可分为五期。
?第一期,北宋中期,产品面貌和窑业技术与同时期的越窑相似,流行内腹单面粗刻划花,纹样类型丰富,刻划精细,以婴戏纹、凤凰纹、鹦鹉纹最为精彩,为国内特有,其他地方少见;装烧工艺主要以垫圈垫烧、匣钵装烧。
?第二期,北宋中期晚段至北宋晚期前段,青瓷产品绝大部分仍延续第一期风格,但也开始出现双面刻划花器物,其中外腹折扇纹,布局规则舒朗,内腹刻划花,填以篦纹,装烧工艺与第一期相同,以垫圈垫烧,匣钵装烧。
 遗迹|两宋时期浙江保存最完好、布局最清晰的窑炉遗迹在台州这个地方
文章插图
执壶
?第三期,北宋晚期后段,青瓷产品普遍流行双面刻划花工艺,特征与第二期相同,装烧工艺延续上一期。
?第四期,北宋末期至南宋初,青瓷产品仍流行双面刻划花,但外腹折扇纹已发生变化,转变为四至六道为一组,对称分布,装烧工艺仍延续上一期。
?第五期,南宋早期,青瓷产品流行内腹单面刻划花,主要菊瓣纹,装烧工艺仍为垫圈垫烧,匣钵装烧。
除上述青瓷产品以外,还发现有酱釉瓷器和釉下褐彩瓷器。其中,酱釉瓷器为两宋时期浙江地区特有产品,其他地方不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信息;第一期就已少量出现,一直延续至第三期;褐彩瓷器仅限于第二期。
 遗迹|两宋时期浙江保存最完好、布局最清晰的窑炉遗迹在台州这个地方
文章插图
酱釉执壶
基于上述考古发掘成果与收获,专家认为,北宋中晚期是沙埠窑址窑业面貌最为复杂,同时也是最具学术价值的重要时期。
按照文化因素分析方法来看,北宋中期沙埠窑址群的青瓷类产品可归为越窑系,该类产品无论是从器形、纹样,还是从装烧工艺来看,均与越窑核心区(以上林湖为中心)的窑业保持一致;酱釉类产品或与同时期定窑酱釉类器物(紫定)存在某种窑业技术交流。
北宋晚期窑业面貌发生变化,青瓷类产品装烧工艺仍延续之前的垫圈支烧方式,但是装饰技法已演变为双面刻划花(外腹折扇纹,内腹篦划纹或篦点纹),而该类装饰技法为北宋晚期龙泉窑典型工艺。同时,该类装饰纹样或与耀州窑也存在着某种窑业技术方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