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非遗插上创意之翼
一份文创礼物讲述一座城的故事
【 林兰铜艺|为非遗插上创意之翼 一份文创礼物讲述一座城的故事】一件件非遗文创礼物,娓娓道来一座城承载的故事。
“喝一盏下午茶,吃两颗靖远炕枣……勤劳淳朴的白银人正在以新的姿态欢迎四方宾朋,坐在黄河人家,共叙家话。”这是甘肃陇原巧手设计的“黄河人家”系列非遗文创的全新表达。
非遗文创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碰撞”出的新兴文化态势。甘肃陇原巧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研发团队深度挖掘我省地方文化资源,整合设计出地域特色鲜明的系列文创商品,让创意为非遗打开一扇窗,形成新型的非遗文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白银市位于古丝绸之路与黄河的交汇地带,境内有原始文明的彩陶和石器,有见证各民族纷争和交融的长城,有丝绸之路的渡口,有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圣地。“陇原巧手”设计研发团队深入挖掘白银历史文化资源,将“所心炕枣”、“林兰铜艺”、“平川陶瓷小镇的陶瓷杯”和手工剪纸等不同的非遗产品重新组合,以独特的白银非遗文创套盒,为大家打开一扇了解白银历史文化的窗口,助力当地贫困户灵活就业、创业增收。
“这个套盒有三款产品,陶瓷不倒杯、林兰铜艺的铜盘和靖远炕枣,还展示了白银剪纸技艺。”甘肃陇原巧手董事长邓世贤介绍说。
白银平川有四千多年的制陶历史,这里既是古陶瓷的出土地,又是当代西北最大的新瓷器出产地。陶瓷小镇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境内,占地约1800亩,集陶瓷研发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是一处爱陶人的乐园。邓世贤拿起一只陶瓷不倒杯边演示边介绍说:“这款陶瓷不倒杯,寓意坚韧不拔、不会轻易被打倒,体现了今年中国人面对新冠疫情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众所周知,白银市被誉为“中国铜城”,1997年,依托铜城的资源优势,“林兰铜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林兰铜艺融入现代技术,专业设计和生产各类铜、银工艺美术品,大型铜雕、铜浮雕、铜版画、商务礼品、旅游商品等十一大类产品,涵盖高中低端市场。“林兰铜艺”设计生产的非遗和特色文化产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深受各地消费者的喜爱。邓世贤说,“这次套盒里选用了林兰铜艺的铜盘,铜盘上雕刻着两个小男孩在点爆竹,寓意竹报平安,祝福大家事事如意,平平安安。”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清初年间,靖远历史上出现了一种叫炕枣的民间小吃,被奉为食补佳品,而后入选为朝廷贡品。炕枣,顾名思义就是用火炕烘焙而成的枣。自古养生就讲究红枣熟吃,而烘焙后的炕枣,营养被完整保留,口感软糯、枣皮微脆、久放不干,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枣的浓香甘甜。炕枣利用原始工艺古法炕制,除了拥有性温味甘、富含蛋白质等特点,还有补肾、养胃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靖远炕枣选用“白银剪纸”作为外包装图案,为味道甘甜的炕枣增添了文化品位。
“在一个文创套盒中,展示出四种白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邓世贤说,我们就是希望通过一份“礼物”带火一座城,把非遗文创的概念融入“非遗+旅游”这条活化路径中,讲好品牌的故事,感受到传统文化焕发的活力,给一座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关链接
军旅系列传承红色文化
文章插图
- 对话非遗人:赫哲族传统服饰
- 非遗年画进社区 传统文化迎新年
- 凉州区永昌镇:非遗传承从培养“娃娃徒弟”开始
- 【非遗五进】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 【节目预告】让昆曲回归松江让非遗绽放光彩
- 向阳生长--陀乐乐团的非遗世界音乐之路
- 剪红纸,迎新春,天元中学举办非遗剪纸活动
- 人人都是非遗传承人
- 操明花:传承非遗文化 唱响徽州民歌
- 在浙南产业集聚区:遇见非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