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鼓制作技艺|非遗 · 新余 | 制鼓

牛皮大鼓作为中国传统乐器
自古以来在各种文艺节目中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
手工制鼓的人却越来越少
在水北镇公塘村
有一位坚守手工制鼓的艺人——谢歌美
谢氏制作的牛皮鼓又称堂鼓、喜庆鼓
用于祠堂里面婚嫁迎娶级喜迎新年专用鼓
作为新余市第四批市级非遗
谢氏的这门独特传统手艺
打从祖师算起已有上百年历史

 牛皮鼓制作技艺|非遗 · 新余 | 制鼓
文章插图
制鼓艺人谢歌美的天然“制鼓工厂”摆满了制鼓所用的各种器材。

 牛皮鼓制作技艺|非遗 · 新余 | 制鼓
文章插图
△谢叔的天然“制鼓工厂”
谢歌美,新余水北镇公塘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他说:这门手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早年跟随舅舅学习制鼓手艺,如今已做了三十多年。

 牛皮鼓制作技艺|非遗 · 新余 | 制鼓
文章插图
“制鼓看似容易,但要制作出一个好鼓,却不是那么简单。”谢歌美说,制鼓材料非常讲究,鼓身要选用圆形杉木,根据大小需求,刨成有弧度木片,鼓皮要用冬天的母黄牛皮。

 牛皮鼓制作技艺|非遗 · 新余 | 制鼓
文章插图
△刨木
岁月的沉淀,让谢歌美对鼓有着精妙的把握。

 牛皮鼓制作技艺|非遗 · 新余 | 制鼓
文章插图
△按序号拼鼓身
一个完整的鼓主要由鼓身和鼓面两部分构成。首先根据鼓的大小需求,把木材锯成条状,刨出一片片有弧度的木片,再一片一片按序号拼装起来,形成鼓身,然后逐渐修正,用铁圈固定鼓身,让鼓身成型。

 牛皮鼓制作技艺|非遗 · 新余 | 制鼓
文章插图
△每片弧木都标有序号
接下来就是蒙鼓皮了,也是制作一面好鼓最关键的地方。鼓面以牛皮为原料,谢叔说为保证质量,最好是采用冬季的母黄牛牛皮。制鼓前,先浸泡牛皮,一般需要三、四天。牛皮质地坚硬,需要长时间用水浸泡松软。浸至牛皮变软、有韧性,再用剔刀去掉牛毛与赘肉,贴在墙壁上晒干。

 牛皮鼓制作技艺|非遗 · 新余 | 制鼓
文章插图
△蒙鼓皮
这道工序是制鼓技艺中最难的,剔除皮面赘肉讲究手上功夫,用力过猛可能刮穿牛皮;用力不足赘肉刮不干净,影响鼓的音质。这活没有几年的功夫难以掌握到家。

 牛皮鼓制作技艺|非遗 · 新余 | 制鼓
文章插图
△剔除牛皮面
其次将鼓身固定在木架上,将裁好的牛皮毛各边角穿孔系上拉绳。

 牛皮鼓制作技艺|非遗 · 新余 | 制鼓
文章插图
△穿孔系拉绳
覆盖住鼓面一端,不断嵌入木棒,拉伸牛皮使皮扩张。

 牛皮鼓制作技艺|非遗 · 新余 | 制鼓
文章插图
△嵌入木棒
把牛皮固定、拉好、绷紧后,再用木棒有节奏地敲打鼓面旁侧,并爬上鼓面开始踩鼓皮。踩鼓皮是为了让鼓面绷得更紧,声音更洪亮。

 牛皮鼓制作技艺|非遗 · 新余 | 制鼓
文章插图
△踩鼓皮并敲打鼓侧
再用鼓钉将鼓皮固定于鼓身后,用刀将多余的牛皮切割掉。谢叔切割多余牛皮时,文旅君也跟随绕鼓一圈,发现鼓面没丝毫划痕,可想其手法之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