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花板级”高手齐聚,《技惊四座》展现中国顶尖杂技魅力( 二 )


 中国|“天花板级”高手齐聚,《技惊四座》展现中国顶尖杂技魅力
文章插图
作为杂技项目“肩上芭蕾”的创始者,吴正丹与魏葆华是中国杂技界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他们不仅是蒙特卡罗杂技节金小丑奖、全国杂技比赛金狮奖、俄罗斯乌兰诺娃金质奖等重磅奖项的获得者,并且迄今仍活跃在舞台一线,称得上是“杂技艺术常青树”。
此次,二人共同担当《技惊四座》的鉴赏团嘉宾,吴正丹表示:“终于有了一档完全属于杂技的电视节目,这让我觉得很激动、很开心。”
羊城晚报:收到节目邀请时,第一反应是什么?
吴正丹: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我觉得广东卫视非常不可思议,能够想到为杂技艺术做一档节目。这种尝试很需要勇气,我觉得很激动、很开心。对杂技人来说,这档节目也是非常难得的全面展示机会。
羊城晚报:录制的具体感受如何?节目效果有没有达到你的期望?
吴正丹:我觉得比我期望的效果更好。一开始我会担心。比如我们杂技演员的表达能力如何?我们评审的点评是否得当?此外我还担心节目的视觉呈现……但现场录制得很顺利,氛围非常好,所以我也很期待节目的播出。
羊城晚报:作为杂技表演艺术家,你们的评判标准与其他嘉宾有何不同?
魏葆华:我们首先会从专业角度譬如技术难度去评判选手的水准是否足够。但每个表演的特质都不一样,有的是技术强,有的是情感丰富,还有的可能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当然,我们也难免会带一些感情色彩,毕竟评审也不是冷冰冰的机器。
吴正丹:对,前面两场录制的时候,我经常会把自己代入选手的情境。看到他们的表演我经常五味杂陈,因为我能体会他们的艰辛和不容易。我也特别希望观众能认可他们,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因此,从专业的的角度来说,刚开始我可能会评判得有点“松”。我也在反思,觉得专业性还是应该把控好。
中国|“天花板级”高手齐聚,《技惊四座》展现中国顶尖杂技魅力】羊城晚报:在评审拍灯过程中,两位的意见如果冲突了,听谁的?
吴正丹:有时我比较感性,觉得“还可以”,但他(魏葆华)会觉得“达不到”。但是,最后总是不想拍灯的人向想拍灯的那个“妥协”。今后的录制,我们会要求自己再严格一些。
羊城晚报:看到台上选手的表演,两位老师有没有“技痒”之感?有没有找选手共同创作表演的冲动?
吴正丹:我特别期待能跟他们合作。我坐在评委席上,最常冒出的念头就是:“哎,这个演员如果是我们团的那该有多好啊(笑)。”我甚至想着,如果录制《技惊四座》的这些优秀选手能够整合到一起,打造一台可以全国巡演的顶级杂技秀,那就太好了!
羊城晚报:作为前辈,你们觉得新一代的杂技人身上有什么特点?
魏葆华:他们的思想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反应也很快。在表演形式上,会有更多贴近流行或时尚的元素。但是,我觉得跨界也好,融合也好,杂技人本身的基本功还是要扎实,不能为跨界而跨界。
羊城晚报:两位如今投入很多精力在杂技传承上,关于杂技的未来,你们怎么看?
魏葆华:杂技来源于民间,给观众留下的最深印象之一就是“苦”。这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杂技的人在数量上是缩减了的。但是,我们特别希望大众对这种“苦”有一个正向的理解,毕竟,任何事情想要干得出色,想要崭露头角,都要付出辛苦的努力。另外,教育上的系统化和训练方式的科学化,这些确实是杂技目前尚欠缺的,也是我们杂技人需要去努力的。不过,杂技艺术中不断探索、不断征服、挑战人体极限的精神,我们不能丢。这是我们人类在最初应对自然、挑战自然时就赖以生存的一种能力,不能因为我们进入文明社会了,就抛弃掉了。
编辑:邵子
本塘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