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这里是“缝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条针线”


 针线|这里是“缝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条针线”
文章插图
八桂古道·潇贺故道
 针线|这里是“缝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条针线”
文章插图
这是一个出土自贺州富川汉墓的胡人灯俑,它高鼻深目、胡髯络腮,不过,灯俑的泥料、烧制手法却是广西本地常见。这个胡人灯俑,激起了人们的好奇。两千年前的广西,为什么会烧制以胡人为形象的陶俑,并将它跟随墓主深埋地下?
 针线|这里是“缝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条针线”
文章插图
无独有偶,在广西合浦,在广东广州,都陆续出土了相似的灯俑,远隔千里的三地,在同一个时代的墓葬中均发现形制如此相似的灯俑,这是否说明贺州与合浦、广州在汉代时,有着紧密的联系呢?
 针线|这里是“缝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条针线”
文章插图
广西合浦、广东广州
出现类似灯俑
 针线|这里是“缝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条针线”
文章插图
广西贺州市潇贺古道博物馆馆长黎家志:这说明当时我们这条古道上就有很多外国人在来回穿梭,在这里做生意,(当地人)死了以后就用外国人的品相做个陪葬品。
 针线|这里是“缝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条针线”
文章插图
根据专家的推断,在汉代时有一条古道,贯穿了合浦、广州和贺州,翻越萌渚岭抵达湖南,那么这条古道,起于何处,终于何方,作何用途呢?
 针线|这里是“缝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条针线”
文章插图
自古以来,横亘华南的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被称为“五岭”,是中原与岭南的分界线。
 针线|这里是“缝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条针线”
文章插图
但研究广西古代交通史多年的广西贺州市博物馆馆长胡庆生却在南宋学者周去非的地方志著作《岭外代答》中,发现了“五岭”的另外一层含义。
 针线|这里是“缝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条针线”
文章插图
广西贺州市博物馆馆长胡庆生:五岭之说,秦(代)就开始了,都是指山名,考之乃入岭之途,原来是讲山名的,其实不是,他(周去非)考证了以后,是入岭的通途。
 针线|这里是“缝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条针线”
文章插图
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时任静江府古县(今桂林市永福县)县尉的周去非发现桂林城外有一座名为“桂岭”的小山,与广西贺县(今贺州市)的桂岭同名,此二者间究竟有什么关联呢?
 针线|这里是“缝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条针线”
文章插图
周去非经过多番考证、实地考察,最后竟然得出一个结论:五岭并非山岭名,而是入岭通道名。这五条通道分别是:大庾岭道,自江西汀州(今赣州长汀县)到广东梅州;骑田岭道,自江西南安(今赣州大余县)到广东南雄;都庞岭道,自湖南郴州到广东连州;萌渚岭道,自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到广西贺州;越城岭道,自广西全州到桂林。
 针线|这里是“缝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条针线”
文章插图
这种说法,完全颠覆了传统观念中人们对“岭”的概念,周去非的依据何在?带着这样的疑问,胡庆生与中山大学黄伟宗教授等专家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随着专家们的深入研究,一条淹没在五岭中的交通要道,逐渐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早在史前,人类就借助岭与岭之间的空隙,踏出了山间小道,穿行于五岭山脉南北。据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可见在4000多年前,中原往来“苍梧之野”的通道就已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