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国藩:精通学业贵在专心致志,事事勤思善问方可成功( 二 )


从“头悬梁,锥刺股”的孙膑、苏秦,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有哪位不是踏着勤学之路敲开成材之门的?
在《事事勤思善问》中,曾国藩提到了一件小事。他送给大妹曾国蕙的丈夫王待聘几首诗,王五收到信后,发现有一首诗理解不了,就写信问曾国藩是什么意思。
在曾国藩看来,王五相隔数千里写书来问一首诗的意思,是十分虚心的表现。为此,他十分感动和欣喜,发出了“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的感叹。
曾国藩深知,让弟弟们在家塾读书,他们都很不情愿,但附近实在没有名师可从。省城里有名师,但六弟、九弟又不大善于求学,在省城呆了两年,诗文与字都没有多大长进。
于是他劝弟弟们,“不如安分耐烦,寂处里闾,无师无友,挺然特立,做第一等人物。”
在信中,曾国藩还举了婺源汪双池先生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汪双池先生家里一贫如洗,三十岁之前,在窑上为别人打工画碗。三十岁以后读书,教私塾做启蒙老师,一直到老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最终却著书百多卷,成为清朝有数的几个名儒之一,他并没有什么师友,也没有走出家乡一步,那却取得了如此的成就。
所以说,想要取得成功,唯有“立志”“有恒”四个字。
曾国藩所说的勤的精神,正是我们所现在所需要的。当今社会,刻苦勤奋,善于思考,让自己生命的智慧大放异彩的事例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许多人正是因为勤奋努力,才克服了诸多困难,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勤奋也成了成功者的标配和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