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亏是福别再糊涂了,让孩子“学会拒绝”也是一种“修养”

吃亏是福,这几个字如今已经成为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四字真言,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孩子学会了隐忍,学会了退让,他们不争不抢,甚至乐于奉献。
于是成为了他人眼中的好孩子,但孩子又真的从中收获了快乐吗?
 孩子|吃亏是福别再糊涂了,让孩子“学会拒绝”也是一种“修养”
文章插图
吃亏是福的来源
"吃亏是福"这句话最早出自清代文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郑板桥传》详细记录了来龙去脉:
据载,公元1754年,郑板桥调任潍县县令,彼时郑板桥辖下正赶上干旱,他为民生计担忧,将旱情上奏。
可惜上差老爷竟然全不理会,一心向郑板桥索要字画,这令他颇为心灰意冷。
在此期间,他老家的堂弟又为了一段墙基,跟邻居争执不下,写书信来,要郑板桥给自己出气。
百感交集之下的郑板桥挥笔写下"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
待心绪平复后,他继续对这两句话注解,郑板桥写到"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
这才是"吃亏是福"的真正含义。
很显然,现在很多人误解了吃亏是福的真正含义,认为肯吃亏才能积累经验,所以才会让孩子做一个愿意吃亏的人,并且告诉孩子这样才能让他们成长进步的更快。
 孩子|吃亏是福别再糊涂了,让孩子“学会拒绝”也是一种“修养”
文章插图
误解"吃亏是福",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1、孩子不争不抢不拒绝
当孩子习惯了吃亏之后,他们便会把内心的情绪自我压抑,即便是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也不敢表达出真实的想法,更不敢去争取。
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之下,把他们原本已经得到的心爱之物拱手让与他人。
这会让孩子越来越压抑,当他们的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之后,必然会造成性格扭曲,很容易形成痛苦矛盾的人格,让他们的一生都无法拥抱阳光。
2、孩子的付出被认为理所当然
A喜欢吃鸡蛋,室友B也喜欢吃鸡蛋,虽然A经济也不富裕,但每次都会多煮一个鸡蛋和B一起吃,这让B很开心也很感动。
直到有一天只剩一个鸡蛋了,A没有多余鸡蛋给B,从那天起,B再也没有搭理过A。
孩子愿意分享是好事,乐于助人也是好事,但如果只是一味的付出,反而会失去大家的尊重,让他人心安理得的接受一切。
这样的孩子会被大家认为太老实,好欺负,所以在生活中往往会吃亏。
3、孩子容易上当受骗
吃亏在如今早已不再是美德,愿意吃亏的孩子反而会被贴上各种负面标签。
比如傻、笨,他们大多是一些老实人,别人说什么就会做什么,虽然偶尔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最终还是会更多的替对方着想,选择妥协。
这样的孩子总是会用善意的眼光对看待他人,他们更愿意相信生活是美好的,所以自然而然的会对他人不设防。
一旦这些孩子遇到坏人,他们受骗的几率会很大,所产生的后果自然可想而知。
 孩子|吃亏是福别再糊涂了,让孩子“学会拒绝”也是一种“修养”
文章插图
让孩子学会拒绝是一种修养
拒绝,在我们的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是不答应,不同意,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二是隔断,遏绝。出自《鹤林玉露》。
孩子有选择的权利,如果答应他人的要求能够让孩子感到愉悦,那么当然可以选择不拒绝。
但如果他人的要求让自己感到为难,或者自己明确知道并不愿意去做的时候,不妨尝试这么说:
"对不起,这件事情我不能这样做!"
"对不起,这件事情我办不到!"
拒绝他人并不丢人,孩子不应该为此产生心理负担。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上演自己拒绝他人或者被他人拒绝的场景。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拒绝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