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这里有本清朝《五经全注》,专家说,印刷这种微型书的技术失传了

在古都南京,有一处游客常去地方,即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它是一座专门展示中国科举的博物馆。在江南贡院中,还有一件十分珍稀的藏品——微型《五经全注》,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小的书,而且还用到了一种早已失传的印刷技术,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技术|这里有本清朝《五经全注》,专家说,印刷这种微型书的技术失传了
文章插图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提到古代科举考试,作弊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从史料记载来看,一些科举考生不用功学习把知识装进脑子里,却一门心思去研究如何将知识写在小抄上。正如,汤显祖在《牡丹亭·榜下》中写,“这陈秀才夹带一篇海贼文字,到中得快”,其中的“夹带”就是小抄,而小编开头提到的微型《五经全注》,也就是一种夹带。
 技术|这里有本清朝《五经全注》,专家说,印刷这种微型书的技术失传了
文章插图
专家们经过研究,确定《五经全注》是一本清光绪年间的夹带,它长约5cm,宽约4cm,厚约0.7cm。您别看它小,里面的内容可丰富着呢?这本《五经全注》保存得相对完好,足足有342页,共计30多万字,其内容不仅涵盖了《诗经》,《易经》,《春秋》,《书经》和《尚书》五经,还包括了五经中的序言,以及历代大儒的注解等内容。微型《五经全注》中的字小如跳蚤,随便放一粒米上去,都能遮盖住八九个字。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字虽小,但字字工整,一笔一划都毫不含糊,因此也被誉为“作弊奇书”。不过令很多游客感到好奇的是,如此微小的字是如何写上去的呢?
 技术|这里有本清朝《五经全注》,专家说,印刷这种微型书的技术失传了
文章插图
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夹带的出现和科技的诞生几乎是同步的,因此在隋唐时期,夹带就开始在考生之间互相传抄。为了在有限的纸上抄更多的内容,考生发明了一种鼠毛笔,即用老鼠尾巴上的单根细毛抄写。但不过写好的小抄,往往因为流汗潮湿,导致抄写的字全都阴开了,最后整个小抄一团模糊什么都看不清。另外,人工抄写微型小抄,其实很费时间,也特别伤眼。于是到清代时期,一种石印技术的兴起,仿佛给小抄刮来了一阵春风。石印技术是从西方传入的,与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相比,它采用了一种油水分离的技术,能更好的印制小抄。
 技术|这里有本清朝《五经全注》,专家说,印刷这种微型书的技术失传了
文章插图
从目前遗留的石印板来看,古人先将小抄的内容,用微雕的方式刻在石印板上,然后在石印板上刷一层水,这样石刻的凹槽也就灌满了水,紧接着再将石印板上表面的水擦干,并迅速刷上一层油性墨。因为油水不相容,所以就能印出微型小抄,即所谓的油水分离技术。不过令人可惜的是,目前油水分离的石印技术早已失传,而如果要究其原因,也无非三点。首先,朝廷对科举作弊的严厉打击,尤其是夹带,一旦有考生被查到,不仅要被终生禁考,而且还会挨板子并游街示众,甚至是发配到边疆从军。因此,很多考生也就不敢再以身犯险了。
 技术|这里有本清朝《五经全注》,专家说,印刷这种微型书的技术失传了
文章插图
其次,是石印板的原料问题,因为石印技术源于西方,用到的是一种特殊的石料,还只能从西方国家进口。但随着清政府的没落,西方列强终止了大部分的海上贸易,因此也就买不到石料制作石印板了。不过最关键原因,还是因为在1905年的时候,清政府废除了科举考试,以推广学堂式的教育制度。因此,不管是小抄,还是石印技术,也都失去了它们的用武之地,于是就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技术|这里有本清朝《五经全注》,专家说,印刷这种微型书的技术失传了
文章插图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印刷技术层出不穷,而且也早已超越了当年的石印技术。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目前遗留下来的各种小抄夹带,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其中的内容对于弥补古籍资料,印刷技术的缺失,也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