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国利民|“儒学治国论”被重提,到底是封建还魂还是利国利民?


 利国利民|“儒学治国论”被重提,到底是封建还魂还是利国利民?
文章插图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其中在百种思想中脱颖而出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这几种传世的优秀思想理论都得到了各朝各代文学家、思想家、以及当权者的实践验证。而在这其中又最受推崇的,便是如今亦是备受争论的“儒”。
“儒”这个字,便是“人需”,也就是作为人需要的东西,它其实更注重人的自身修养,与身边人建立的一种和谐的关系。儒学思想即是将这种和谐关系的理念灌输到每个人身上,从而形成一个礼仪文明的和谐社会。
 利国利民|“儒学治国论”被重提,到底是封建还魂还是利国利民?
文章插图
对于“儒学治国论”的分歧利用儒学修身,几乎每个人都会认同,而谈起儒学治国,为何会被有些人拿来奉为神明,又被有些人拿来抨击批判呢?
在1990年前后,复旦大学历史系曾经举办过一次“儒学与现代化”的研讨会,在会议上,学界泰斗谭其骧先生,便直截了当地将“儒学治国伦”狠狠地批判了一番。
谭先生是怎么说的呢?他认为,儒学与现代化没有关系,之所以有人倡导儒学,是因为儒学可以控制百姓的思想,使其变得听话、懦弱。
纵观历史,中国人落后挨打的原因,无外乎思想和文化。面对具有侵略性的西方文化,儒学治国根本就行不通。并且历史上那些希望能够利用儒学来治国治民的统治者,并无一例成功。
 利国利民|“儒学治国论”被重提,到底是封建还魂还是利国利民?
文章插图
就谭先生的理论来说,在同个世纪的初期,也就是民国时期,整个国家时局动荡的时候,儒学几乎沦为了“原罪之学”,这也是国民一致全盘否定儒学的时代。
那个时候的人们发现,利用儒学来面对列强的长枪大炮根本就行不通,要想不挨打,只能站起来用热血对抗!
那么就会有人提出,现在并不是时局动荡的新旧思想交替、新旧政权交替的时期,也不是一致对外的时期。
在和平年代的如今,像复旦大学历史系这样在文学界极有分量的大学者们提出“儒学治国”,到底是这些学者们说的,是有利于国家人民的推论,还是以谭先生为代表的,认为这是封建思想的还魂呢?
“儒学”于民于国,是不同的概念其实根据谭其骧先生的话,大家回观历史不难发现,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治国”思想的讨论,数不胜数。
有观点说,带有侵略性的西方文化是会危害我国人民,所以要复兴传统文化,用其抗衡这些有危害的文化,但是近代史的这些祸乱发生的根本缘由,不是西方叫我们搞得,而是我们自己对于儒学文化思想的依赖和懦弱。
 利国利民|“儒学治国论”被重提,到底是封建还魂还是利国利民?
文章插图
这种清明的思想,表明儒学不应该进入统治中国当代政治场域的态度,其实是在那个时代中清醒的学者的集体理念。
利国利民|“儒学治国论”被重提,到底是封建还魂还是利国利民?】对于国家来说,儒学的专制主义基因与桎梏国民精神独立力量,是导致社会整体软弱麻木、停滞不前的一大重要原因。
这是当时的学者普遍的想法,谭先生的言论也得到了大部分学者以及政治家的认同。但能够由此否定儒学的存在吗?
并不是这样的,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儒家思想来解决前两者,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因为对儒学思想的学习理解,才给华夏人民带来了紧密关系和高度的东方文明。
 利国利民|“儒学治国论”被重提,到底是封建还魂还是利国利民?
文章插图
儒学注重“人”,注重人的自我修养,以及以理服人,与人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和谐社会。修身齐家之后,就是儒家提出的治国,想象中的儒学治国,就是以德治国,是很理想化的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良好的道德素质可以使人丧失违法乱纪的意识,从根本上斩断犯罪的源头,但这基本上是违背了人的本性,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