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可曾记得《十面埋伏》?纪念已故琵琶大师刘德海,崇明这家民间音乐馆为他造了座铜像


 琵琶演奏|可曾记得《十面埋伏》?纪念已故琵琶大师刘德海,崇明这家民间音乐馆为他造了座铜像
文章插图
“日出弹琵琶,日落教琵琶,夜抱枕头梦琵琶。心情好,爱琵琶;气不顺,怨琵琶,腰肌劳损恨琵琶……”自编的“打油诗”,生动勾画出琵琶大师刘德海与琵琶“身琴不二”之情缘。
大师虽远去,琴声仍悠扬。正值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建馆十周年之际,刘德海铜像昨天在此落成。该座铜像为坐姿,大师手执琵琶,背景为一片江南山水。铜像一侧有六方秦权壶,采用宜兴天然紫砂泥纯手工制作而成,上刻刘德海亲笔题词“听茶”,制壶者王玉芳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由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刘家大院共同策划,上海小卫雕塑艺术有限公司设计制作,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监制。
刘德海是当代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祖籍河北沧州,1937年8月13日出生于上海。他年少时就开始学习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乐器,1954年师承琵琶演奏家林石城,1957年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而后,他在浦东派演奏技艺的基础上广采博纳,后向崇明派的曹安和先生、上海汪派的孙裕德先生和平湖派代表人物杨大钧先生等学习请教,大大发展了琵琶演奏技艺,并具备了深厚的传统音乐修养。
 琵琶演奏|可曾记得《十面埋伏》?纪念已故琵琶大师刘德海,崇明这家民间音乐馆为他造了座铜像
文章插图
巨匠诞生,佳作等身。1960年,刘德海首次演奏吕绍恩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在内容和技术技巧上,对传统乐曲有了较大突破,大大提高和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技巧,对现代琵琶演奏艺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79年开始,他与指挥家小泽征尔及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三度合作,演出了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乐曲,同时他也是最早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中国音乐家。
刘德海的艺术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形成了热情奔放、独特新颖、富有哲理的艺术风格,其演奏严谨完美、技巧纯熟、音色宽厚。论其传统保留曲目,当属《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汉宫秋月》《平沙落雁》等,同时他创作了人生篇《天鹅》《秦俑》《老童》《春蚕》;田园篇《一指禅》《故乡行》《天池》《金色的梦》;宗教篇《白马驮经》《滴水观音》《喜庆罗汉》;乡土风情篇《纺车》《风铃》《杂耍人》(十首小曲组成)等新曲。无论在题材、内容和技巧方面,都标志着琵琶艺术的新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刘德海历时十年完成的《昭陵六骏》,可称得上是琵琶文献中的经典之作。
 琵琶演奏|可曾记得《十面埋伏》?纪念已故琵琶大师刘德海,崇明这家民间音乐馆为他造了座铜像
文章插图
刘德海与崇明渊源匪浅。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馆长杨刚透露,刘德海特别对瀛洲古调的发源地崇明情有独钟,还在百忙之中曾五下崇明,来音乐馆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策划活动,给音乐馆题词,并把他演奏了40多年的“蛟龙琵琶”和手稿赠予音乐馆。“刘德海大师于今年4月11日不幸离开了我们,为了却他生前‘回归江南文化摇篮’的宿愿,经多方合作,我们为刘德海先生雕塑了铜像,设计了‘音洒翠绿下,乐留山水间’的忖景,充分表达了崇明人民和社会各界对刘先生的敬重之情。使我们在瀛洲故里,洋山河畔,仿佛又聆听到了先生那‘珠落玉盘’的绕梁琴声。”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据悉,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成立十年来,以“不为拥有,只为传承”为宗旨,开展以江南丝竹、瀛洲古调为代表的民间音乐搜集、整理、保护、展示和传承、传播、编创、研究等艺术活动。设置了艺术委员会、瀛洲丝竹乐团、江南雅韵网站编辑部、古籍资料保护研究部、江南丝竹 与琵琶艺术博物馆、雅韵小剧场、杨氏文化楼、传承基地管理办公室等机构,并创建了《江南雅韵》与《瀛洲丝竹 》文化品牌。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音乐馆抢救、搜集了自清代以来各类音乐曲谱、文论、唱片、手稿、乐器等八千多件,建立丝竹音乐资料库与电子文档数据库,委约创作了近30首江南丝竹新作品,组织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音乐活动,被市文旅局认定为非遗国家级项目江南丝竹、市级保护责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