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一生流浪传播国乐之美!琵琶泰斗汤良兴重归故里:房子没了,但我依然富有

在经历了数十年在外漂泊的艺术人生后,琵琶演奏大师汤良兴,于古稀之年回到了故乡上海。
带着他心爱的琵琶,容光焕发的他日前出现在由徐汇区宣传部主办、天平街道承办的文化雅集“梧桐·名家汇”活动现场。这也是该活动今年的压轴场。
 依然|一生流浪传播国乐之美!琵琶泰斗汤良兴重归故里:房子没了,但我依然富有
文章插图
■主持人夏磊和汤良兴
上世纪80年代,汤良兴在天平路住了六、七年,直至1986年赴美国学习和发展。他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在这里出生与长大,这里留下了他太多美好的回忆。
重返上海定居,让汤良兴感慨无限。他说,“外面走一大圈再回过来看我以前的家,祖上的家,很多回忆都在这里。”
血液中流淌着丝竹情韵
汤良兴从1960年开始学习琵琶,从此,与它朝夕相伴。琵琶成为他一生之业,一生之倾情。
1948年,汤良兴出生在艺人世家——“汤家班”。
说到江南丝竹,“汤家班”可谓如雷贯耳。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初期,至今绵延七代,是目前硕果仅存的大师级家族式江南丝竹乐团。汤良兴从小浸润在丝竹乐声中耳濡目染,血液中就流淌着丝竹情韵。
 依然|一生流浪传播国乐之美!琵琶泰斗汤良兴重归故里:房子没了,但我依然富有
文章插图
■夏磊和汤良兴
他7岁习二胡,12岁习琵琶;13岁小学六年级以学馆最幼之身考入上海民族乐团;14岁学习古琴;15岁在上海音乐厅初次登台独奏,并在江南巡演。
个子不高的汤良兴,却有一双奇大无比的手。他说,虽然有遗传,但主要是经常练琴的结果。“手越练越长,练的时候每天7、8小时都坐着,不长腿,所以手长脚短。”
1970年,汤良兴被上海交响乐团选为琵琶独奏演员;1986年夏,汤良兴赴美国深造学习和发展。曾在纽约的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世界音乐中心、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举办琵琶独奏会和专题讲学。他被国外媒体盛誉为“世界上最优秀、最动人的弹拨音乐家之一”。
两三年前,汤良兴定居家乡上海,担任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并在多个音乐学院开设专题讲座和举办音乐会,培养后起之秀。
在海外传播中国音乐
刚去美国时,学生身份的汤良兴一切都从零开始。
他需要一边念书、一边打工,才能维持日常生活的开销和昂贵的学费,而且还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演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汤良兴说,音乐家的演出,只有演好第一场才可能有第二场,才可能有五场、十场。
 依然|一生流浪传播国乐之美!琵琶泰斗汤良兴重归故里:房子没了,但我依然富有
文章插图
■汤良兴在演奏
在美国,他开始跟当地的中外艺术家联合创作,还去百老汇演出,跟交响乐团合作,老外常惊叹,中国音乐怎么这么好听。
汤良兴与伙伴们把民乐带到美国社区、学校、音乐舞台,做了大量中国文化推广工作。
他在美国多次演奏《昭君出塞》和《十面埋伏》,得到了观众的赞赏和喜爱。他说,老外对这两首曲子评价都很高。1993年,汤良兴获颁美国国家传统艺术家奖,在华盛顿DC国会大厦授奖。当时他也演奏了《十面埋伏》。“有美国人说,《十面埋伏》有点像我们的摇滚音乐。”
这让汤良兴倍感骄傲,重金属摇滚通常需要五、六个人,通过电才有这样的气势和震撼,而中国早在古代就有了《十面埋伏》这样的音乐,用一个琵琶就能奏出千军万马。
 依然|一生流浪传播国乐之美!琵琶泰斗汤良兴重归故里:房子没了,但我依然富有
文章插图
■汤良兴在演奏
他认为,音乐的语言是不用翻译的,艺术也没有国界,好的艺术就是通过它的表演,打动所有人。
多年的海外生活,以及琵琶外其他传统文化的研习使汤良兴的琵琶演奏博古通今、典雅古朴、气势非凡。他不仅精通琵琶,还精通古琴,他的《酒狂》与《梅花三弄》都改编自古琴曲,巧妙地运用了泛音、打音、揉弦等技巧以模仿古琴“吟、猱、绰、注”之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