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赵孟頫小楷《洛神赋》
文 | 蒋勋
元初赵孟頫对元明的文人书法美学影响非常大
赵孟頫像一位历史上文人风范的集大成者。他出身皇族,诗文修养极高,书法极漂亮,绘画也开创了元代四大家一脉相承的文人传统。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中国书画史上说“文人画” ,常常追溯到宋代的苏轼、文同。他们是文人,不是宫廷画工出身,不讲求技巧的精细。
他们文学意境高,书法很好,因此以文人的书法笔墨入画——事实上也就是以书法的优越性主导绘画,开创了“文人画” 一格。
古代绘画分“神” 、 “妙” 、 “能” 三品,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技巧” 、 “写实” 、 “精细” 的要求上。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赵孟頫 幽篁戴胜图
文人画亦称“士人画” ,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风格流派,泛指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别于宫廷绘画和民间绘画。
宋代苏轼提倡“士人画” ,明代董其昌提出“文人画” 一词,推唐代王维为始祖。文人画家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必须诗、 书、 画、 印相得益彰,人品、 才情、学问、 思想缺一不可。在题材上多为山水、 花鸟,以及梅兰竹菊一类,强调气韵和笔情墨趣,多为抒发“性灵” 之作,注重意境的创造。明代中期文人画成为画坛主流,也对清代画风产生重大影响。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文同《墨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图文同“墨竹图” 局部。此图只画一枝倒生的竹子,竹枝弯曲,末梢却又向上生长,竹叶四面张开,好像有许多光影层次。此图以墨色深浅描绘竹子远近、 向背,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
“文人画” 的观念形成之后,多了一个“逸” 品。“逸” 这个字不容易理解。“逸” 是逃逸,“逸” 是飘逸,“逸” 这个字逐渐被用在不受世俗礼教约束捆绑的文人身上。
魏晋王羲之一类的文人名士,生活自在飘逸,书法也自在飘逸。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赵孟頫《水村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逸” 成为一种“品格” ,“逸” 成为一种“意境” 。“逸品” 和“神” 、 “妙” 、 “能” 三种分类都不一样,成为文人主导的美学新方向。“逸品” 强调内在的精神性,不在意外在的形式技巧。苏轼常被引用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正是对绘画只追求“写实” 、 “形似” 的批判。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苏轼 枯木怪石图
苏轼自己常以“枯木” 、 “竹石” 作主题,也是为了可以用书法的墨色笔势入画。文同在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各有一张“墨竹” 。“墨竹” 在北宋成为绘画主题,明显是用书法的撇捺笔法线条来入画。文人画里的兰、 竹,在宋元之际大为兴盛,演变成后来的“梅、 兰、 竹、 菊” “四君子” ,其实是宣告了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书法|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
文章插图
北宋 文同 墨竹图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墨竹,画兰草,用笔其实和写字一样。苏轼、 文同开创了“文人画” “逸品” 的观念,但是他们的作品还没有把文人画要求的“诗” 、 “书” 、 “画” 三个元素结合成作品。
传世的苏轼画多不可靠,从文同“墨竹” 来看,画中每一片叶子都是书法的撇捺,枝干如篆,细枝如行草,书法已完全入画了。但是画面上没有题诗,仍然不是后来文人强调的“诗” 、 “书” 、 “画” 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