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对于探索人类个体命题,刘慈欣更关注的是渺小的人与宏大的宇宙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不是那种哲学的形而上的关系,不是某人仰望星空深有感慨和感悟进而确立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之类的,描写这样的人和宇宙关系的小说不是科幻小说,仍然是现实主义小说。我努力在科幻小说中想象人和宇宙的直接和实在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宇宙的演化和变迁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
文章插图
如果我们进一步探讨,在科幻文学中应该是重科幻还是重人文;究竟科幻与人文各占多少比例才算科幻文学或不算科幻文学,恐怕是很难有定论的。
但随着80、90后新生代作家的涌现和成长,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现象。新一代的科幻作者们正在走向越来越多样化的形态,他们希望摆脱类型的束缚,不拘于一种文学形式、更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于人、社会和科技的思考。这极大丰富了科幻文学的内涵。
国内另一位雨果奖得主、80后科幻作家郝景芳就是其中代表。她曾在《“类型”之惑》一文中谈到,自己在早期创作时也经常会遇到不知作品该如何定位的问题。纯文学杂志认为她的小说是科幻文学,而科幻文学杂志认为她的作品不够科幻。即使是《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之后,我们也能听到质疑其是“软科幻”,甚至是“伪科幻”的声音。
不过在持续的创作中,她逐渐认清了自己的方向,文学没有类型,只要能表达心中的感受,就是最合适的形式,“我用科幻写现实,也用现实主义写虚无”。青年科幻作家王侃瑜将其称为“无类型”书写。郝景芳在作品中不断探讨现实与幻想的相处之道,认为,“虚幻现实可以让现实以更纯净的方式凸显出来。这就好比在化学实验室里将气体提纯,从而点燃混合气体永远无法产生的蓝色火焰。”而她想做的就是“用幻想中的蓝色火苗映照现实中的灰色大地。”
同为80后科幻作家代表人物的陈楸帆更直言:“科幻,就是人类最大的现实主义。”他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幻文学作为探讨人与科技之间互动关系的文学门类,可以成为主流文学的重要补充,以新的视角全面反映现实、探索现实。
而青年科幻作家糖匪的观点似乎更能在处理科幻与文学结合的问题上,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糖匪指出,科幻不同于其他类型文学,它没有固定的故事母题,像影子一样可以附着在所有类型文学(包括纯文学小说)的故事母题中。
综上所述,当科幻遇到文学,我们该如何在文学作品中探索人和宇宙的边界,对于创作者、出版者和读者而言,都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只要持续思考,不断创作实践,终会有所收获。
如果爱情在前世,相遇在今生;
如果时间不是一条线,空间是层层虚拟;
如果生是一串代码的创造,死是永生的变体;
如果一切的经历都是幻觉,一切的结果都是想象;
如果未来主宰今天,思维主宰世界;
那么,人该怎么办,人生的意义在哪儿?
【 刘慈欣|科幻是什么,我们真的知道吗?】世界离奇,人生曼妙,五个故事,带你走到时间的尽头,世界的边缘,人性的黑洞,感受未来现实主义的魔幻与神奇……
- 被主人带走的妖怪会是什么下场最惨的莫过于这只妖怪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彝族的起源是什么有这样三大祖先!
- 中国古书中记载的“孔甲养龙”,真的是龙吗到底是什么生物
- 俗语中的四大嫩,四大蔫,和四大紧,四大松都是什么
- 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位杜姓诗人,杜甫和杜牧是什么关系?
- 免贵姓某其中有两个姓氏不可加免贵两个字,原因是什么
- “五服”是什么?为什么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
- 《盗墓笔记》张家古楼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张家使命在守护什么?
- 沙僧前世是什么?悟空八戒无法与之相比,如来都要高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