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月宫中的玉兔到底什么来路?前世贵为王子,被父亲含泪吃掉

月到中秋分外明,金风送爽、桂子飘香的八月十五,中秋月夜就成了一年当中最为浪漫迷人的夜晚。
在这个花好月圆时“竟夕起相思”的夜晚,无数人举头望月低头思乡,总会不由自己的想起嫦娥奔月的传说。
上古传说,嫦娥偷吃了丈夫羿向西王母讨来的不死药,飞升到了月亮上面。
现代人想象当中的嫦娥,应该是风姿绰约、明眸皓齿、光彩照人的模样,可是在传说中嫦娥飞升到月亮上面后,却变成了异物——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人世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看来仙界同样如此。西王母的不死药大概没有经过临床就匆匆上市,害得美丽端庄的嫦娥变成了一只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
好在这种情况不是太久,大约在东汉年间,月宫中只留下只兔子,蛤蟆不再出现。也多亏如此,否则天篷元帅喝再多的酒,也不会去调戏一只癞蛤蟆。八戒不下凡,唐僧的取经队伍就成了三缺一,非但不能打麻将,还少了猪八戒这个插科打诨的重要角色,《西游记》估计也会被踢出四大名著的行列。
到了唐代,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嫦娥一跃成为月亮和美女的代名词。唐代诗人群体对嫦娥寄予深深同情的时候更是不吝笔墨,对嫦娥美丽形象的塑造起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到底|月宫中的玉兔到底什么来路?前世贵为王子,被父亲含泪吃掉
文章插图
如李白《把酒问月》中脍炙人口之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太白急公好义,操不完的闲心);杜甫《月》:“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一看杜甫就是那种不会撩妹的宅男);李商隐《霜月》诗云:“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笔下的嫦娥貌若天仙,果然是个情种);罗隐《中秋不见月》:“天为素娥孀怨苦,并教西北起浮云。”(诗如其人,太过颓废)……
在精致淡雅的宋人笔端,嫦娥形象转而变得凄婉动人。如韩驹《念奴娇-月》一词中写道:“唤起嫦娥,撩云拨雾,驾此一轮玉,桂华疏淡,广寒谁伴幽恨?”;蔡伸《苍梧谣》:“天,休教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晏殊《御街行》:“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叶梦得《水龙吟》:“料嫦娥此夜,殷勤遍照,知人在,千山里。”……
同情弱者,尤其是同情弱女子是男人的天性。男子在力有不逮的时候往往会抱歉的称爱莫能助,弱女子则多是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梨花带雨的同时不停感叹红颜薄命。
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月宫中孤单寂寞冷的嫦娥就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弱女子。
自从嫦娥变回原形之后,在月宫中陪伴她的就多了一只可爱的、喜欢蹦蹦跳跳的小白兔。
这是为什么呢?
 到底|月宫中的玉兔到底什么来路?前世贵为王子,被父亲含泪吃掉
文章插图
原来,在道家文化中,兔与鹿、虎这三种动物都是寿可至千年的瑞兽,活到五百岁时毛色就变成了白的,而且多了变幻的神通。
月宫中的兔子也非凡品,而是大有来历。
据说,殷纣王无道,周文王准备造反。纣王得知消息先下手为强,苦于没有确凿证据,只好将周文王暂时囚于羑里。文王装疯卖傻,希望躲过一劫。纣王决定试他一试,于是将周文王的长子诳到朝歌,将其砍为肉酱送给周文王吃。文王暗中推演八卦,早就明白了原委,却佯做不知,故意大口大口的吃着肉酱。纣王见文王真的是失心疯了,于是放心的将之释放。
逃出生天的文王悲痛欲绝,一阵干呕,吃下的肉酱全部吐了出来。那些呕吐物一落地,就化为一只白兔,向他拜了三拜后随一阵香风走的不知去向。
玉皇大帝得知消息,将白兔收在身边封为“玉兔”。后见嫦娥每日以泪洗面,一个人实在是可怜,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命玉兔前往广寒宫陪伴嫦娥。担心玉兔无事生非,就命其每天捣药修身养性。
哪知道有一天,心情不好的嫦娥数落了好动不好静的兔子几句,它就耍起了小性子,趁嫦娥不留神,偷偷下凡到了人间。仗着手中捣药仙杵,拦住了唐僧师徒取经的道路,本以为自己修炼的差不多了,哪知道一动手才知道和孙猴子的功夫相距甚远,如果不是嫦娥赶去救它,猪八戒念旧的情分上,估计玉兔就香消玉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