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宫》
海神见佳人时下负屈,黑雨天中,遂呼鬼将千人队,就南京临试院,只取王魁。见桂英秉蜡烛,仗神锋,睁星眸,踢树唱起“喜迁莺”。
这是一块吉州窑瓷枕残片纪录的文字,纪录着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王魁与桂英的故事。南京收藏家叶伯瑜更是为此瓷枕作诗“吉州窑中绿如茵,化为枕上诗与情。几多海誓山盟意,黄钟宫词写不尽。”
文章插图
王魁与桂英的古代民间故事,后被编演成著名戏剧《王魁》,剧本作于南宋光宗时,是我们今天所知的最早的南戏作品之一,作者已无从考,仅存少数曲词。另外,元代尚仲贤有《海神庙王魁负桂英》杂剧,也仅存曲词一折。它们都取材于这段民间传说。
文章插图
川剧《桂英与王魁》剧照
故事说的是,宋朝年间,民女敫桂英为葬父卖身,不幸落入烟花之地成为名妓。破落书生王魁赶考途中,昏倒在风雪寒天,遇桂英相救。桂英爱其文才,不嫌弃反与之结为夫妻,每日精心照料,日渐情深。王魁再次赴京赶考前,夫妻二人来到海神庙盟誓,互不负心。
从此桂英在家日盼夜想,等待着丈夫的音讯。一年后,桂英等来的不是佳讯,竟是高中状元的王魁差人送来的一纸休书。桂英悲愤欲绝,来到海神庙,向海神爷哭诉自己的不幸,终无灵验,桂英绝望赴死,成了冤死鬼。
所谓“抬头三尺有神灵”,海神最终被感动,恩准她与判官、小鬼一起前去捉拿王魁对责。南京贡院外的相府中,桂英再见到王魁,以旧情试探,王魁贪恋荣华,先是谎言哄骗,最后竟恶毒地羞辱桂英。桂英怒不可遏,招来判官、小鬼捉拿王魁。此时,晓鸡啼鸣,桂英醒来一切如故,桂英的满腔怨恨无处倾诉,真是“空悲对寒秋,怨恨悠悠……”。
“喜迁莺”是词牌名。古戏上有词:“……海神庙前有见证,忘义多应当罪名。王魁一负桂英女,锦绣带里难逃命。”窑工艺匠感其故事叹息,在瓷枕上演绎古词之意,借《黄钟宫》古词意唱出了全剧的情节。“黄钟宫”也是古词的宫调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二》上说:“黄钟宫为七宫,是为名曲。”
吉州窑是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之一。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衰于元末,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瓷话》第三叠记载,宋时,永和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七十二条花街”。它是中国古代黑釉釉瓷生产中心之一。所产瓷器种类繁多,已发现的瓷形有120余种。按胎釉可分为青釉瓷、乳白釉瓷、绿釉瓷、黑釉瓷、彩绘瓷、雕塑瓷和玻璃器等。
文章插图
宋 吉州窑绿釉刻花枕 故宫博物院藏
有人认为,吉州窑其中因烧制工艺难度大、产量稀少的“吉州绿”釉器是为“名贵”,“至今仍未被古陶瓷研究和收藏鉴赏者所全面认识”。类似这片“吉州绿”瓷枕残片,也许算是比较“上乘”的了。
它以椭圆大气的形象作枕体,不但看之美观,而且使用时想必也很舒适;从釉水上看,满施绿釉,均匀色正,釉面布有细碎密集的小纹片。釉面质感莹亮柔润,透澈鲜活,纯净细腻如翠玉一般;
从纹饰上看,枕上围周釉下湿划有半月形四条纹线,用以围住竖行的七行诗文,诗文间隔自然。左右各一词牌名“黄钟宫”“喜迁莺”,一起一落,分列头尾。湿划文字随手写来,清晰凸起,立体感强,枕面给人以繁而至简的感觉。
整体呈积釉而成深绿色,有明暗却色差不大,丰富圆润,流畅灵动,仿佛枕其入眠,梦中当可回旋起和谐的韵律。
文章插图
吉州窑木叶天目盏
- 为何古人都要睡瓷枕马未都你翻个身试试!
- 小小说|孟宪歧:大雪
- 小小说|飞鸟:折腾鞋柜的人
- 万古神帝800年前的那一剑,池瑶负了张若尘多少
- 龙光服务龙光小小艺术家获奖作品新鲜出炉763幅书画作品竞风流
- 古人为啥热衷于陶瓷枕头,不嫌硬硌脑袋吗?原来是为了方便女人!
-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 朱坤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矛盾如何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 清朝|身份显赫的乾隆皇帝,一个小小的部下为何敢抓他?
- 【交通安全】小小画家挥毫泼墨 用画笔绘制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