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朱瞻基为何要转变态度,对朱高煦进行“捧杀”?因为他身为朱高煦的侄子,即便身为皇帝,如果没有“谋逆”这样的罪名,他杀朱高煦就会受到谴责。朱瞻基对无礼的朱高煦忍着、惯着,就等他犯下不可饶恕过错的那天,再使用雷霆手段,将其除去。高煦遣百户陈刚进疏,更为书与公侯大臣,多所指斥。帝叹曰:“汉王果反。”终于,朱高煦一次过分的举动,令百户陈刚进疏,其内容又“多所指斥”,仅仅如此,朱瞻基便感叹道:“汉王果反。”最终,朱瞻基亲自单兵平叛,兵不血刃,将朱高煦捉了回来,后来便出现了朱瞻基烤杀朱高煦的一幕。朱高煦叛乱疑点重重朱高煦所谓的叛乱,与靖难之役时相比,就像是在“开玩笑”一般,其实仔细想想,朱高煦说这些不可理喻、目空一切的话由来已久,尤其在朱瞻基登基后,对其更是事事顺从,不论他做的多么过分,都会令他满意。
文章插图
本就口无遮拦的朱高煦,经过这样有意的安排之后,说出大逆不道的话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不过朱高煦或许到死也没搞明白,他“大逆不道”半辈子了,怎么这一次突然就成了谋反呢?笔者之所以有这样观点,因为朱高煦的“谋反”太过简单,疑点太多,似乎并非是一场预谋已久的叛乱。朱高煦亲自带兵打过仗,其军事作战能力自然不用多说,而且他参与的靖难之役,很长一段时间都跟在朱棣身边,对于藩王造反并且成功的经验丰富,即便不能比拟朱棣,但是也不是其他人可比。但是,朱高煦自己叛乱的时候,似乎根本就没做什么事先准备,而且他叛乱时,甚至连“揭竿而起”,杀朝廷命官这一步都没做,并且未出乐安一步,更别提按照预先计划攻取重要战略城镇了。也就是说,朱高煦的叛乱,就是因为胡言乱语被定为叛乱,但是他并没有事先预谋,也没有事先规划,更没有做出叛乱该做的一些举动。
文章插图
根据《明史》记载,朱瞻基在亲征平叛时,朱高煦仅仅是因为“城中人多欲执献高煦者,高煦大惧”,随后便出城投降了。试问,如此具备军事能力,有叛乱经验的一个人,怎么会在决定叛乱时,连自己城内的人都没有搞定,反而纷纷临阵倒戈呢?而且,朱高煦身处的乐安并非大城,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这是当年朱棣的手笔,他的目的就是限制藩王势力强大威胁皇权,而且朱棣选择的乐安,距离京城不远,朱棣将他安排此处,一来限制他的势力发展;而来可朝发夕至,避免其有作乱的空间。从这些疑点来看,朱高煦叛乱,更像是一场没有预谋、没有规划、甚至是没有准备的仓促叛乱,朱高煦不像是主动叛乱,反而更像是朱瞻基在一步步逼他叛乱。朱高煦被俘以后,朱瞻基对他处置可谓斩草除根,不仅他的势力被全部铲除,连他本人也被活活烤死,而朱瞻基将事情做到这一步,他杀自己叔叔的事情已经变得水到渠成,再也不会有人在道德层面对其指指点点。朱瞻基近乎完美的处置了朱高煦,干净利落!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 宋江已死,李逵也被拉去垫背,为何吴用和花荣也来上吊跟随!
- 故宫地砖破裂,专家连忙去修补,挖开一看惊艳众人:朱棣真厉害!
- 她是一代才女,却抛夫弃子跟随丈夫好友,一生2段婚姻3段情
- 不明身份的朱棣,明显修改过的史书,明成祖究竟在隐藏什么?
- 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二十四将,最后被他杀掉的有哪些人!
- 朱棣造反演讲,突然狂风大作瓦片落地,姚广孝一句话颠倒乾坤
- 明朝|大明贤后,明成祖朱棣仁孝徐皇后
- 朱棣|韦尔逊定理告诉我们,做事要跟上时代需求,这些古人失败就是反证
- 明朝|朱棣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在位22年没有育一儿半女?
- 明朝|他是明成祖朱棣时的宠臣,朱棣专门派了10个人来保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