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小凡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屯堡地戏,又叫屯堡傩戏、跳神,是盛行于屯堡区域的一种民间戏曲,是屯堡人文化娱乐的主要内容。以其粗犷、奔放的艺术个性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很受屯堡人的欢迎。一个地戏剧本就是一部书,就是讲唱一个完整的征战故事。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三国英雄、封神将军等故事题材,几百年来在屯堡村寨中传承至今。今年秋天,在帝都,刚刚落幕的 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 如火如荼,一票难求,每个展厅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接踵摩肩,场面火爆。小编在此期间,两次进城看展,也未能看全所有展品,由此可见,大众对紫禁城建成600年的顶礼膜拜。今天,我们主要说的不是明清皇家宫殿的建筑群紫禁城,说的是和600年有关的另一个明朝历史文化建筑群——贵州云峰屯堡。
文章插图
如果说,紫禁城是明清皇权贵族的经典杰作,那么,屯堡文化村落是明朝历史的活化石。紫禁城代表的是天子的神秘高贵,而明朝遗风的屯堡文化更接地气。紫禁城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始建于永乐四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屯堡始于明初,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统治西南,屯田戍边时散落在云贵高原的屯军部队村寨总称,并衍生出的 “ 屯堡文化 ” 。所以,屯堡的历史追溯比紫禁城建成还早近半个世纪。屯堡人将明朝时期的汉族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等文化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村寨依旧保留着600年前的明代江南习俗,成为明朝历史的活化石。穿越回600年前的大明朝明洪武十四年 (1381年) ,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进攻西南,消灭了元朝残余势力,征南结束后,为了巩固政权和疆域,把军队留在了云贵地区,而后,又采用了 “ 调北填南 ” 的政策,下令将留戍者的父母妻子儿女全部送到贵州的戍地,军队的驻地称为 屯 ,移民的居住地称为 堡?,因此他们的后裔又被称为 屯堡人?。
文章插图
再后来,在当地实施屯田制,官兵和民众们很快就融合在了一起,跑马圈地,立栅建寨,一个个屯堡村迅速出现在了现今贵州安顺附近的山野林间。时代变迁,600多年过去了,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明代军人的后裔聚族而居、世代相守,像与世隔绝一样,屯堡文化被传承了下来。六百多年后的今天,当你来到这里时,发现这些明屯军的后裔至今仍固执地保持着明朝时故乡江南的生活习惯,依旧乡音不改,浓浓的江淮余韵。历史似乎将这些屯堡遗忘了,却也给我们保留了一个穿越回六百年前历史的好去处。明初征南大军屯驻的核心区安顺屯堡文化区有300多个屯堡村寨,保存较完整的主要是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九溪村,七眼桥镇的云峰八寨 ,平坝县的天龙镇。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神秘古朴的明代遗风犹存记得两年前去安顺,在屯堡景区闲逛,遇见一位有缘的老奶奶。老奶奶是南京人,十八岁的时候跟父母来到贵州的,她说是朱元璋的后代。老奶奶92岁了,一针一针缝着手里的针线活儿。看见这位老奶奶好亲切。她耳不聋眼不花,就是牙齿不全了,我们合照了好几张照片,才照到她满意,前面的几张她说笑的时候露牙了,不好看,所以后面几张她都尽量抿嘴笑。好可爱呀!
文章插图
老奶奶说做这针线也不容易,长期勒线手指都变形了。她四世同堂,两个重孙子,一个二十岁一个十八岁了。自己没事干就闲着摆个小摊,这小摊政府是允许的,让她们统一服装和摆放。她普通话没问题,讲的很清楚,但其中也有几句方言是完全听不懂的,或许那几句方言就是大明朝的话了,真有穿越的感觉呀。聊了很久,后来老奶奶还是不客气的跟我说,“买一个吧,保平安的。”我没有拒绝,也没有还价,买了。依依不舍和老奶奶说了再见。好像,我不是在买小物件,是在买小故事。小故事的意义远远超过这个小物件。
- 这口钟有600年历史,重46吨,比两层楼高,现在春节还能听到钟声
- 海外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最具价值的却不是展出的600余件文物
- 同样是拿了宋江的十两银子,武松和李逵的反应,就能看出人品高低
- 这个中国阿姨,用600场表演征服欧洲,王思聪称比郎朗厉害多了
- 沈鹏书法题写斋号3件,原稿估价60000元,书法苍劲古朴
- 何朝宗,追求完美的处女座
- 90后小伙把爱好当事业,曾从设计师变舞者,如今拥有600平米场地用于街舞教学!
- 这块石碑到底写了什么, 600年来没人能参透, 如今悬赏百万破译
- 考古盗墓|朱元璋死了600多年,为何他的陵墓一直没有被盗,后世:太聪明
- 同样是徒手接箭,姜维绝地反杀郭淮,水浒中这位好汉却因此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