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踱步展览,于展厅中央敞阔区域冷不丁遇见的一把座椅、一只油汀,竟然也可能是参展作品,用的是你意想不到的创作手法。
文章插图
张润《羽化·记忆时空》,装置录像
另外一些展品看似运用的是相对传统的国画、油画、雕塑等艺术样式,传递的理念却颇为当代,同样值得关注。
文章插图
王小双《城市倒影NO.3》
例如王小双的《城市倒影NO.3》,与其说是木板油画,不如说是抽象的类浮雕装置。画面有着厚重笔触堆叠出的体积感,上下两端参差不齐、长长短短的边缘,仿佛城市里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及其倒影,予人的思考也似乎从物质层面拓展到精神层面。
文章插图
陈雨桐《网》系列
陈雨桐的《网》系列用的是工笔国画技法,探讨的却是当代女性的生存处境。每一幅作品都由菱格状的铁丝网无形中为画面划分出更多的层次,其中一幅铁丝网前是一瓶迪奥香水,铁丝网后则是几尾惬意游走的鱼,不免令人联想到女性在自由与束缚中的摇摆。
文章插图
司建伟《金种》
司建伟的雕塑《金种》将一颗硕大的镜面不锈钢“玉米粒”置于展馆的户外露台上,反射出周边的摩天大楼,一支带有金钱符号的箭插在“玉米粒”上,为观者提供了多种阐释的可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比起形式上的潮流和前卫,在内涵上与当下、与时代接轨,对于艺术品来说更为重要。
文章插图
平台扩大:面向长三角地区,强调专业遴选标准,激发区域艺术原创力与创新力
这是“移动”邀请展第一次拓展到长三角范围,以期为长三角艺术家搭建更为广阔的交流和展现平台。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无论在专家还是参展艺术家看来,这样一个平台所辐射出的价值其实最终由其专业度赋予。
文章插图
李谦升《非遗技艺的数据基因III》,互动媒体
展览从第二届开始就坚持以专家团队推荐的方式选择参展艺术家,今年特邀的专家团队阵容更是空前豪华,由长三角多所美院以及综合类高校美术学科的20余位教授组成,其中不少是业界权威,例如中国美术学院杨奇瑞、南京艺术学院何晓佑、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李超等。
文章插图
杨奇瑞《墟·白》,纸浆、水墨
他们的推荐也不限于所在院校或自己教授领域的“小圈子”,而是放眼长三角地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艺术家,其中既有长三角各大高校及专业院校的青年教师及在校研究生,也包括毕业不久的青年新锐艺术家。部分特邀专家的作品还集结在展览,构成了一个特别的板块,彰显出示范作用。
文章插图
姜鹿语《虚室生香——溯》
此次年龄最小的参展艺术家、年仅22岁的中国美术学院研一学生姜鹿语告诉采访人员,美院的在校生们平时偶尔也会参加一些艺博会,但相比倾向于市场需求的艺博会平台,大家其实更向往像此次展览这样学术性更强的展示交流平台,不仅能够与更多优秀的艺术家交流、碰撞,更能听见来自业界权威的声音,特别是批评的声音。
- 这三个人死后被后人骂了上千年,其中一个的功绩至今都很难超越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为什么有一些走红的作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 中国京剧之星史依弘,与大18岁的李成儒离婚后,至今未婚
- 这个美女,只活了19岁,却影响后人1500年,至今受人赞美
- 流失的五大特级文物,最后一件突现美国,多方交涉至今未还
- 故宫有一副“鬼画”,被称为最诡异文物,画上图案至今无人能看懂
- 唐伯虎给厕所写了2副对联实数无奈,但是至今没人能超越
- 秦始皇陵为何至今无人敢挖?看到卫星俯拍图后,这才明白
- 乾隆做了4万多首诗,世人却很少知道,刘邦唯一的诗却流传至今
- 中国历史上至今下落不明的国宝,每一件的价值都无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