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众多史学家中,谈迁的确是一个异类。他既没有敏捷的才思,也没有过目不忘的记性,甚至,连博览群书的机会都没有。但是,他却凭借着自己对史学的喜爱,硬是写成了《国榷》这样一部浩大的史学巨著。
文章插图
其中的种种辛苦自不必多言,就是这一份日复一日的坚持,就足以令很多人动容了。在古代,想成为一名史学家是很难的。因为,写史的人必须要阅读大量的资料。而在当时,图书馆和网络都是没有的。如果要写史书,就只能从个人藏书和朋友那里借阅。若是没有一定的财力支持,写史几乎是一种奢望。谈迁出身贫苦,家里的条件也只是勉强能令他果腹。当他决定要写史书的时候,他的朋友都劝他认清现实,因为,仅是资料这一关就把他卡死了。但是,谈迁却坚持要写,而且立志要写出一部完整详尽的大部头著作。
文章插图
为了确保作品的真实,他主动去藏书丰厚的人家打工,甚至,主动要求不要任何报酬,只要允许看书就行。主人看谈迁干活认真细致,而且不要一分钱,更是乐得让他尽情查阅。谈迁干完活后,便一头扎进书堆,如痴如醉地读起书来。看到尽兴处,他担心以后想看的时候看不到,索性拿起笔墨来直接开始抄。在他的努力下,这家主人的藏书很快就被他抄完了。谈迁感觉搜集的资料还不够,于是,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家打工抄写。从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到天启六年(1626年)的五年时间里,他足足抄了一百多种明代历史典籍。这五年的抄写生涯,为谈迁积累了大量的历史素材,也为他日后著作《国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谈迁在阅读史料的时候,可谓是废寝忘食。他父亲去世前,他还在嘉兴查阅史料,以至于,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这份遗憾,也成为了谈迁心中永远的痛。
文章插图
作为一个眼中只有史学的人,谈迁行事十分独特。古代的读书人,素来视步入仕途为正道。即使是醉心写史的人,也想要凭借官位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但是,谈迁却偏偏与众不同。南明弘光帝在南京即位后,朝中的重臣高弘图对谈迁的才学和品德非常欣赏,于是,想要推荐他做中书舍人。朝中有人赏识,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啊。而且,当时谈迁十分贫困,当官之后的俸禄正好可以用来改善生活。但谈迁却出人意料地表示拒绝,认为这样有走后门的嫌疑。高弘图为了令他心安,向他提出可以正常参加科举,这样一来就两全其美了。见谈迁仍然犹豫,高弘图继续诚恳地说道:“中书舍人每年都有几百两银子的俸禄,即使不算额外收入,也够你生活了。”谈迁听后默然不应,表示还是不想做这个官。
文章插图
作为好友,高弘图做的可谓是仁至义尽了。像谈迁这样的态度,他本已无需多言。但想到朋友捉襟见肘的生活,他还是苦口婆心地劝说道:“我现在可以帮你的忙,即使我不做官了,也会拜托朝中的朋友关照你。你自己可以安贫乐道,可你家人愿意和你过这穷苦的日子吗?”这时,谈迁才回答道:“我这个人天生没有富贵命,只要有一口饭吃就很满足了。”高弘图听后长叹一声,然后离开了。在谈迁看来,做官无可厚非,但担任官职后势必会影响自己写史书。因此,他才如此坚定地拒绝了好友的帮助。事情传开之后,他的朋友们纷纷视他为怪人,还给他取了一个“愚公”的称号。不同的是,之前的愚公是固执地移山,而谈迁这个愚公却是固执地写史书。从天启二年(1622年)到顺治四年(1647年),谈迁的《国榷》足足写了二十六年。从二十八岁开始抄录资料,到现在的五十四岁,如今的谈迁,已经是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了。可是,命运还是给这个倔强的老人开了一场巨大的玩笑。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李进朗诵《这个人》
- 菩提老祖与元始天尊是同一个人吗,两者什么关系,谁更厉害
- 「陈锋」|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玩玉别再拿产地说话了!这点更重要……
- 这三个人死后被后人骂了上千年,其中一个的功绩至今都很难超越
- 清朝有一“特殊”宝贝,只能三个人用,王爷用了照样砍头
- 法国史学家笔下的宋徽宗
- 书法落款的细节,可以判定一个人的书法水准,看你有没有出错
- 推荐一波这几年看过的个人觉得很好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