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封建年代,女子求学往往困难重重,这给当时很多女性文人一生都造成难以磨灭的伤痛,但也让她们拥有了更细腻的视角来看世界。苏雪林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其害”的女性文人,她敢于登报攻击鲁迅先生,却屈服于包办婚姻,以离婚收场,最后独居至老。
精神启蒙
苏雪林出生于传统的封建家庭,家人一直给她灌输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但是这些都没能压抑苏雪林求知的天性。七岁时,她偷偷地跟着家里的男孩子一起去祖父衙署所设的私塾里读书,虽然没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但是也背诵了《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认识了很多字。
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家里的男孩子们都去上了学校,苏雪林也没有继续待在私塾的理由了,家里也绝对不可能允许苏雪林一个女孩子外出去学校读书。渴望着知识的苏雪林只好从家里男孩子那借一些书本自学,有了私塾里学来的基础,再加上对知识的渴望,她不仅通读了四大名著,还能粗略地读懂《聊斋志异》一类的文言书籍。
文章插图
从此苏雪林打开了生命的另一扇大门——书籍,待字闺中的无聊时间都被苏雪林拿来读书。家里去上新式学校的男孩子们放假会带大量的新式报刊和苏雪林没看过的旧书。苏雪林就抓住这一机会尽情地汲取文化知识,无论古今中外她都有所涉猎,中国的《史记》、《汉书》、唐诗宋词元曲,西方的《茶花女》、《羊脂球》等等都令苏雪林着迷。
这一段痛并快乐着的读书时光,不仅让苏雪林从思想上摆脱了三从四德的封建女性形象,也使苏雪林更加向往接受新式教育。
颠簸坎坷的求学经历
由于父亲工作问题,苏雪林随家人回到了安庆生活。在一位曾历留学东洋的叔父劝说下,苏雪林终于能到当地的一所教会学校进行学习。可是这份美好的学习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半年后,苏雪林又随母亲搬到岭下村居住。
似乎是这位女孩求学心切感动了上天,报纸上刊登了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的招生信息。苏雪林欣喜若狂,她知道这是她重返学校的大好机会。但是,封建思想深入骨髓的祖母却坚决不同意苏雪林一个女孩子“抛头露面”的出去上大学。在不停的哭求和几近绝食的“艰苦”斗争后,爱女心切的苏母终于软下了心,说服了苏父和苏雪林的祖母,让女儿得以重新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
【 孩子|她曾视鲁迅为榜样,后来却批判其狡诈,屈服包办婚姻最后孤独终老】
文章插图
苏雪林自然会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很多家里支持的男孩子都没有她优秀。不仅成绩优秀,更是获得了留学海外的机会。可是能出来学习已是不容易,家里又怎会同意出海留学呢?这个对于苏雪林来说的“好消息”一直被她瞒着直到离家的前一天才告诉家里。最后苏雪林终于奔赴法国,先学西方文学后又进修艺术。
虽然对知识的渴望一直驱动着她不断前进,可是水土不服一直让她备受煎熬。再加上国内传来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卧病在床的消息,苏雪林别无选择,只得提前回国。
婚姻不幸孤独终老
苏雪林还在法国进修的时候,家里就已经为她定下了一门婚事。苏雪林的结婚对象是张宝龄,同样经历过新式教育,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又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理工专业。父母以为同样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张宝龄是追求自由进步的女儿的良配,再加上各方面都满足了家里的标准,于是敲定了这一桩婚姻。
可是就在未回国的时候,苏雪林就曾与张宝龄通过几次信,这几次交流中,苏雪林发现二人的性格并不适合,可是家里却并不支持苏雪林的决定,父亲更是在信中大加呵斥。父亲病故后,苏母更是将苏雪林完婚当作生前最后的愿望。家庭的不断施压最终使得苏雪林屈服,即使法国不乏热烈的追求者,苏雪林还是回国完婚。
- 鲁迅每月能赚350块大洋,如果换算成人民币,放现在值多少钱?
- 80年前,鲁迅偷偷写的“师生恋”情书,看完脸红肉麻到酥
- 「小寒」来了 这个隐形“凶手”,需要警惕!尤其是孩子和老人
- 孩子被嘲笑怎么办?介入和安抚都不对,睿智的家长懂得这样做
- 汉人总督在雍正面前自称“奴才”,雍正:你自称臣才对
- 9个冷知识:你以为鲁迅是个呆板的人?其实他是个潮男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半路愤而离去,是嫉妒了吗
- 他曾娶过49位妻子,有过54个孩子,活了800岁后得道成仙
- 林徽因一生:将爱情交给徐志摩,婚姻交给梁思成,孩子交给金岳霖
- 林徽因:把孩子给了金岳霖、把爱情给了徐志摩、婚姻给了梁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