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李煜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以及象征性的比喻,将其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他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因此,人们就很容易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因此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文章插图
可惜李煜生而为帝,若是只当个词人或许生活会更加美好一些,然而却也正是他的经历才造就了他。对此,你怎么看呢?
- 此剑在地下两千多年,不仅从未生锈,还锋利无比,这是为何
- 李煜病中写下一诗,道尽一生悲凉,仅开篇两句,便催人泪下
- 千古词人李煜深爱的几个女人,结局到底如何?
- 金庸笔下最牛的3位配角,都没有盖世武功,最终却都战胜了主角
- 中国“从未改名”的一座城市,沿用3000多年,只因出了一位美人
- 国家不幸诗家幸:李煜的帝王之悲和诗词之幸
- 李煜一生有什么文学成就?李煜对词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 正史中秦琼从未加入过瓦岗军,他和瓦岗军没有什么“义气”可言
- 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间,除了诗词歌赋就没有别的作为了吗?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孤独苦涩何人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