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11月21日,北京初雪日,
从60后的建筑师到00后的建筑系学生,
一茬一茬地往京郊跑,
“去看董老师的清水会馆”。
大家口中的“董老师”,说的是董豫赣,
他专职在北京大学教书,同时做建筑,
近20年里,董豫赣一直在用中国园林文化
探寻今天中国人理想的居住方式,
而自己的家却安置在一套75年房龄、
仅有50来平米的小房里。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摄影:曾仁臻
15年前,在北京六环外,
董豫赣用330万块红砖,
打造了 “清水会馆”这座当代四合院,
里面更有20多个大大小小、互相嵌套的院子。
在董豫赣造的建筑中,
红砖美术馆最被大家熟悉,
只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红砖美术馆的闫馆长是在拜访了清水会馆后,
才决定找他做设计。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建筑师董豫赣
摄影:柯云风
11月末,一条与董豫赣再访清水会馆,
听他聊许多当年建造的小故事,
他向我们感慨:
“从很多方面,这个房子是我这一辈子很重要的一个转折。
之后的红砖美术馆、耳里庭,
都可以追溯到这里。”
撰文成卿责编陈子文
文章插图
清水会馆:一座2000㎡的变形四合院
2003年,董豫赣到燕郊初勘场地,15亩的地在一片别墅区的最北端,片区里早已经修起各种“欧式”、“新中式”的别墅。周边的景致倒是不错,远眺望得见燕山山麓,东边紧邻河渠。到了冬季,河水退去,满是鸟巢的密林和干枯的河渠形成萧索却也颇为壮丽的冬景。
建造完成后,整块地以一道红砖墙为界,北边的12亩是园林式的后花园,南边的3亩地上,有一座大大小小院子互相嵌套、可居可游的“变形四合院”。
带着建筑大师路易·康(Louis Kahn)给自己造成的至深影响、对屋主王磊日常节制生活的观察,和自己对中国园林的无限向往,董豫赣用330万块红砖建造了这座“清水会馆”。
叫“清水”是因为房子不做抹灰、不贴瓷砖;而除去居住,主人王磊还在这儿待友、展示自己收藏的老家具,使得房子更像个“会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玄关中的“槐序”
摄影:曾仁臻
玄关
车库在院子的西北角,停好车到真正进入家门,要走上近百米的一段路,这是董豫赣营造的“长玄关”:
先迈进圆洞门、跨三道门槛,被一列龙爪槐压得放低身体,过一座方形小天井,再走过九孔桥,绕过花墙,最终抵达敞厅和梧桐大院。
玄关体现中国文化中的“狭阔”,在其中穿行感受的“狭”,到了敞厅和梧桐大院便是让身体放松的“阔”。而圆洞门、龙爪槐、九孔桥,这些场景后来都又在红砖美术馆里再现。
文章插图
玄关中的“管桥”
文章插图
董豫赣与学生们在清水会馆中的青桐院
摄影:柯云风
董豫赣造房子,和别人不一样,他不画什么效果图,也不遵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而把屋主人想要的生活场景,做成各种形状的小片段,然后像写文章一样拼接,其中还要讲究片段间的对仗。
- 马未都:乾隆年间的“月饼盒”,属于宫中珍品,一个价值一套房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梁山最不合群的好汉,在梁山没一个朋友,生病后没人照顾病逝
- 菩提老祖与元始天尊是同一个人吗,两者什么关系,谁更厉害
- “双厨狂喜”,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八办,你pick哪一个
- 天蓬元帅掌管8万水兵,为什么配不上一个嫦娥?
- 老人独自生活在山里,他用40年的时间,把悬崖变成一个巨大艺术品
- 上药服药同时进行治脚气,记牢这3招!警醒“一个感染2”
- 诗鲸2068《每一个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 对中国疆域贡献最大的一个朝代,却不被后世所喜欢,惹易中天大骂